社論專載 2008-01-07

從友善校園到健康安全校園

一個三公分的門檻,對坐輪椅的人來說,是個難以跨越的高度;一個圓形的門把,對於手不方便的人來說,是個打不開的入口;一個小小的障礙,造成許多人使用上的不方便,近在眼前的設施卻有著無法到達的距離。本校早在40年前就成立盲生教室(後來改為盲生資源中心),開放視障生就讀,在當時是個非常進步的教育觀念,四十年來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照顧,對國內其他大學來說,只能望其項背,要趕上,是個非常遙遠的距離。如今,這兩個距離都已經縮小了。

從1950年代起,人們開始注意身心障礙者使用空間不方便的問題,日本、歐洲及美國相繼發展出「無障礙環境」的概念及相關法令,成為進步社會的重要指標。近十年來,教育部從國民受教權的角度切入,積極創造一個讓身心障礙學生可以順利就讀各級教育的友善環境。最近教育部進行全國一百多所大專院校訪視,大部分校園已經符合「校園無障礙環境」的標準。雖然本校已從消極改善「無障礙環境」,轉而成為積極提供一個對每個學生都體貼合用的「友善校園」。但是,這樣的目標我們是不滿足的,因為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創造友善的學習環境已逐漸成為各校的重要指標及環境改善的基本要求,我們的特色與優勢已經成為大家的常態了。那麼,本校如何繼續拉大領先的距離?最新的目標是什麼?

目前國際上對於理想環境有兩個廣為接受的指標,「健康城市」與「安全城市」,城市或機構經營者可以設定自己追求健康與安全的指標,擬定達成這個目標的策略,加入國際組織並定期進行評鑑。個人、社會、環境方面的健康與安全,是健康城市的重大目標,根據這些目標發展出指標及對應策略。這些策略並非局限於校園圍牆內,還必須考慮外部環境的因素,除了針對量化指標來改進,還要關注整體環境品質提升,人的教育與態度的轉變才是健康與安全行為的關鍵。

本校目前已經進行多項品質計畫,只要將工作內容稍加整理,很有機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加入健康城市與安全城市國際組織的學校。本校發展健康安全校園,除了已經積極進行的「環境安全」工作外,還可加入幾個簡單又有效的策略,例如:「走路上學」、「社區遊學」。

「走路上學」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如果通勤的人每天爬兩次克難坡、住在淡水的學生走路上課,一方面可以降低師生「三高」指數,還可帶動諸多校內外環境問題的改善。例如:校內外汽機車停車需求、指南客運接送數量減少,也可降低交通意外的發生,並進行環境景觀與步行道路安全的改善。

「社區遊學」則將校內資源與外部資源整合,大一校內服務課程可轉為社區服務,例如:僑生可以服務其僑居地來台工作的人,包括語言課程、協助諮商、或編輯家鄉通訊;各學系可發展社區相關學程,一方面進行社區服務,一方面擴大對在地居民招生;此外,外部資源也可藉此進入學校,例如:校園環境的園藝工作可以與學生諮商輔導結合,發展為「園藝治療」的實驗場域。

本校對於人與環境的理念一向十分先進,也有深厚的基礎,「健康城市」與「安全城市」認證的目標就在咫尺,一旦加入這些國際組織可將本校社會聲望再推向另一波高峰。

NO.70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9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9 15:36:52
  • 線上人數:16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