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維信專訪】走在外語大樓的長廊,午後的陽光穿透落地玻璃窗,在白色磁磚地板上映出一片金黃,向前走去才發現一間教師研究室的門正敞開著,坐在電腦桌前的女士正在專注地閱覽資料,很難想像,她前一天才剛從時差10多小時的法國回到台灣;或許,就是這樣認真堅毅且踏實的態度,讓她在台灣法語教學的努力上,創造出許多令人佩服的豐碩成果,她就是今年法國教育部棕櫚騎士勳章得主、本校法語系教授李佩華。
2002年,接下中華民國法語教師協會理事長職務,李佩華開始將她對法國語言文化的熱愛,轉化為實際行動,除了帶領法語教師協會完成六屆全球法語日的大型活動和許多教師研習會、工作坊,也協助政府培訓「DELF語言測驗」的考試官,而2006年的亞太地區法語教學研討會更讓台灣躍上國際舞台;參與者來自法國、日本、韓國、印尼、高棉和中國大陸等地,聚集了243位法語優秀教師分享教學經驗與學術交流。在2006到2008年擔任本校法文系主任,在許多大大小小的評鑑中屢獲好評,但她卻謙虛地說:「對我而言,那段日子是很大的學習。」
2006年,中華民國法語教師協會獲得法蘭西學院與文建會頒發的台法文化獎,而李佩華個人也深獲法國方面的肯定,除了法蘭西學院頒發獎牌,今年更獲得法國教育部棕櫚騎士勳章,並在加拿大魁北克市舉辦的世界法語教學世界會議暨會員大會上,以絕對多數獲選為全球法語教師聯盟首席副主席。從台灣區域性走到世界全球性的領域,負責全球法語教師的事務,她透露未來將朝世界法語教師的聯繫與資源分享的面向努力,「希望能建立一個平台,讓全球的法語教師互相分享教學與人力資源。」
今年暑假,在她的努力下,完全以法語交流的「台灣與亞洲地區多元文化營」首次在台灣亦即本校淡水校園舉行,讓來自韓、日、泰國等地的大學生在完全法語的環境中參加營隊,學習多元文化。結合她過去推動的高中法語體驗營、小學法語推廣教學,為台灣的法語學習環境建立相當重要的主架構,堪稱是台灣法語界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
然而,談到這些年推廣法語的功績,李佩華絲毫不以此自豪,「不論站在什麼職務,我只是希望能扮演好每個角色,盡力做好每件事。」她說,這些活動能順利完成都是集眾人之力,「我總會有許多新的點子想去嘗試,很高興大多能引起共鳴,得到學校、法國在台協會、文建會和法國外交部的支持。」李佩華從這些努力成果中所得到的不只是成就感,還有「難以言喻的愉悅」。這是否來自法國留學時期所不經意遺留在靈魂中的浪漫呢?答案似乎隨著端莊文雅的微笑解構成分子微粒,瀰漫在悠悠回憶裡。
李佩華從淡江法文系畢業後,領到法國政府的獎學金前往弗朗士孔泰大學深造,初次到與古蹟合而為一的柏桑松市,讓她想起父親給的月曆本,那些本以為不可能存在、如詩篇般的風景照片,竟真實地出現在眼前,「當下的我有一種莫名的興奮,高興地想在大街上跳起舞。」那份屬於過去的憧憬至今似乎未曾褪色,成為心中永恆的實存,或許就是這份感動使她對推廣法語的熱忱生生不息,創意與動力源源不絕。
當時赴法留學生大多必須從學士開始修習,李佩華優異的表現讓她順利在三年中修畢學士和碩士,並進入博士預備班攻讀。留學時期,李佩華在法國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及研究學者,這讓她心中的那塊世界拼圖變得更多彩多姿與寬闊。第一年的博士研究告一段落後,她決定回淡江教授法語,後來又兩次幸運地領到法國政府頒發的教學獎學金,在多年的台法往返中,順利完成「漢法比較語音學」的研究,取到法國的博士學位。
談到兩國教育模式的差異,她說:「那邊的教育較偏向辯論式的教學,高中考大學時就有口試,建構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李佩華也將這樣的觀察成果與經驗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在閱讀與翻譯比較中進行分析,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並建立支持這個看法的論點,「法語的邏輯性很強,學生可以透過語言的學習感受到法國人的思考方式。」李佩華表示,她通常只會給學生方法而不是答案,藉此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獨立思考。上過李佩華「法文翻譯」的法文碩一王君瑜表示,老師讓我們分組翻譯、討論,再公開檢討,剛開始上課很辛苦,但效果很好,每一次都在進步,看法文文章速度也變快了。
李佩華表示,她很感謝許多人的支持與肯定,尤其是家人的體諒更讓她充滿感激,但同時也有道不盡的歉意,因為大部分的時間與心力都環繞在協會和學校之間,儘管回到家,許多時間也都在電腦前處理相關事務,她說:「很感激先生和孩子的體諒與支持,讓我能全力去完成這些事情。」
在那如時光隧道般的大樓長廊中,李佩華一步一腳印的耕耘為台灣的法語學習領域開了扇門,而那份勇於承擔、虛懷若谷的精神是用任何文字描述都可能不小心加以桎梏的,如同那片溫暖了冰冷白色磁磚的午後陽光,只能透過謙遜的學習與效法才能有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