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8-10-27

靈魂的未來

往後的五十年,科學將會扼殺靈魂。所謂的靈魂有兩種定義,表面上讓人很容易產生混淆但實質上卻相當不同。根據牛津英文字典,第一種定義解釋如下:

人死後被認為仍舊存活並可以感受悲喜情緒的精神部分,存在

於未知狀態

人在死亡後從肉體游離出來的非實質靈體,雖被認為是和肉身

分離的單獨形體,靈體卻仍保有肉體的部分樣貌和個性

第二種定義和科學非但不衝突,兩者反而有許多類似之處,同樣以下定義也來自牛津英文字典:

心智的力量,內在能力的高度發展,或者粗略說來就是人最深

層的情感

人類天性的一部分,用以表達情感,抒發感受

在科學界愛因斯坦(Einstein)是第二種靈魂定義的最佳典型,而藝術界則屬Carl Sagan是其代表。在Unweaving the Rainbow《解構彩虹》一書中有對這種定義的闡述頌揚,或許我們也可以聽聽印度的天體物理學家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怎麼說的:

這種美麗的顫動,這種在數學尋找到相對應的完美自然法則之

後被啟動的不可思議的美麗顫動,促使我下如此的結論:來自

人類心靈最深遠的呼喚是世間最美的

這就是第二種靈魂定義的闡釋,這種科學一直以來愛戴且無法放棄的精神。

科學界已經對第一種靈魂定義的說法嚴重抨擊,五十年之內所有相關的討論將會逐漸沒落。

生物學已經變成一種資訊科學的分支。Watson�Crick基因是一度元的線型資料,和電腦演算不同僅在於它是使用四進位而非二進位。基因是可以單獨分析的數據資料,而其來源可以是活體或屍體,基因可以被記錄下來或在基因圖書館裡存檔,以便任何時候有需要可以提供資料做分析。現今發展已經可以將一個人的基因組寫成一本書,但當然所費不貲。五十年後,基因採樣與研究將會變得相當普遍以致於基因圖書館可以保存千萬種生態種類的基因組合,這也將有助於找出所有物種的明確演化生成關係。對現存生物基因組合做審慎的配對比較也有助於我們了解已絕種的物種,尤其加入與其相對應的生態基因的混合比較,整個物種重建的結果會更為清晰詳盡。此外,胚胎學也會更進步到可以複製一個生物,我們可以複製出我們祖先的代替品,或是甚至是一隻恐龍。在西元2058年之前,任何人都可以像小孩子玩遊戲一樣任意從書架上拿起印有自己名字並記錄自己基因組合的書,把自己的資料輸入DNA整合器,然後放入一顆除去細胞核的蛋,複製出一個比自己年輕50歲的雙胞胎。自己的複製品也會完全拷貝自己的主觀意識嗎?我們知道答案必定是否定的,因為雙胞胎就算天生的個性類似,也不會共有相同的想法意識,他們不會認為自己是同一個人。

達爾文(Darwin)在十九世紀中反對「設計論」,Watson和Crick在二十世紀中反對所有關於基因的無稽之談,而承接他們之後二十一世紀中的學者也摒棄那些關於靈魂脫離肉體的荒謬說法。能有這些想法著實不容易,因為人類知覺意識的產生存在至今仍是個謎。Steven Pinker在他的How the Mind Works《心智如何運作》一書中提出了對知覺意識的種種困惑,包括人類為何擁有意識?我們又要如何解釋它的存在?儘管現在我們對於這種無形體存在的意識知覺一無所知,但我們相信在西元2058年之後會有更多的了解。到時候對這些謎團可以提供有根據合理解釋的不會是那些宗教神學家,而會是像達爾文一樣的天才,或是一個結合了神經學、電腦工程等專長,並理解科學的哲學家。對於靈魂的第一種解釋將會在科學界的愈加發展之中逐漸沒落,而在這過程中也會把對靈魂的第二種定義提升到一種難以想像的高度。

NO.72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4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