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3-09-29

曹英偉校友的成功故事演講摘要

有人問我如何學習才合適?我還是認為,與其每一科都拿A,不如自己挑科目做些專長,想想未來自己要作哪一行,吃哪一行飯。

記者彭慧珊整理報導\陳震霆攝影

校長、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這是我這三十年來第二次用中文作演講,昨天是我第一次,而這次我會用中英文摻雜著跟大家解說,由於我準備的都是英文,英文也比較流利,在美國待的比在台灣還久。用Internet來說好了,在台灣叫做網際網路,中國大陸叫際網,所以有些字可能用英文會比較好。

我的學習之路

我是民國64年淡江電算系第三屆畢業,當時叫電子計算機科學系。畢業後馬上去當兵,大概是七月中旬第一梯次,當完兵後兩個禮拜就到美國,由於台灣電腦業當時未開始,要找工作真的很難,而且三十年前不像現在可以翻開報紙、網站有這麼好的管道找到工作,當時心想既然工作難找,那麼就繼續唸書好了。六月初我在美國加州,我找到第一個工作是waiter,其實應該說第一個工作是bus boy,bus不是公車,而是這職務專門在收碗盤、推著小車子到廚房洗碗,由於我工作努力,一個禮拜後升職為waiter。做到八月多下旬,賺了一點學費隨即就到芝加哥去唸書報到。學到一件事情--不能在餐飲業服務,要好好唸書,不能再回餐館了!

在芝加哥繼續唸電腦,並沒有想到要改行,沒有多想什麼,然而當時美國社會電腦逐漸普及,半年後我得到一份工作,因此白天打工晚上唸書,終於在八○年獲取電腦碩士學位。之後搬到南加州去,也繼續工作,但卻發現自己有所不足,光是program、database等在一般公司經營所需的知識皆不足,更甚至在財務或會計方面的東西,都有點搞不清楚,因此就決定繼續回去唸書,攻讀MBA企管碩士學位。學位固然重要,不過我覺得學問更是重要。對我來說,以往常覺得公司的官僚及制度讓人感到綁手綁腳的不自在,覺得自己也可以嘗試管理工作,支配安排自己的工作,學了企管之後,讓我獲益良多,知道有些管理是必要的,也在一九八六年得到了MBA碩士學位。

從無到有的Linksys

Linksys在1988年自家車庫創業至今已十五年,不過當時業務單純,加上經過一些努力,慢慢就做起來了。我在1990年底辭去工作六年的TACO BELL公司,跟太太吳健在自家裡開始把Linksys產品帶到更多地方,大約過了半年的時間,隨即就在外面租了一個小辦公室開始擴大營運。在今年五月底,我認為公司營運得相當可以融入外資及其他企業,因此公司就轉型與思科合併,也就會繼續將Linksys產品發揚光大,目前公司面積約15萬平方英尺,員工大致有3~400人。

Linksys本身的市場重點在消費者和中小企業﹙small business﹚,而產品的focus一再演變,剛開始在1990年只有做些小零件的東西,就像是電腦雜貨店一樣,在四、五年前時,整個寬頻市場開始蓬勃發展,不管在何處,整個寬頻市場都不需要兩條線,所以此時分享sharing就很重要,因此當Linksys進入這個市場時,產品的focus就著重於Wireless和Broadband的產品線上。Linksys本身是屬於獨資,去年創造超過四•五億美金的營業額,每年成長幅度大概50%到100%,在美國財經雜誌上,被譽為全美唯一一家連續七年營運都上升的公司。

明確的市場定位

Linksys成長的本身其實是滿幸運的,由於這市場非常的好,與其在大企業市場上發展,不如到零售市場上開發經營,而且零售市場在九○年代時並沒有很強烈的競爭壓力,而在2000、2001年,發現公司在經營一個階段後,不應該繼續獨資下去,一定要想辦法讓公司繼續成長。Linksys是以worldwide presence來讓公司本身不侷限於一處,我認為「Linksys是全世界的工廠,全世界都是我的市場」,台灣工廠生產讓Linksys產品銷售至全世界,除美洲外還包括歐洲、亞洲、非洲等等。「賣產品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在售後服務。」除了銷售產品的廣告宣傳,但真正最好的活廣告是在用戶群身上,因此售後服務更顯得重要,「二十四小時、七天」都持續著,沒有一天放假。

在三、四年前,大家提到路由器(Router)就會聯想至思科Cisco,通常是給專業人士來使用,而且需要上千元美金來採購,最少的也要四釱五百元美金,不過Linksys就不同了,Linksys是第一家將路由器帶到小公司及一般老百姓家中,銷售價格約二百元美金,藉由台灣生產,易安裝且效用機能又佳的優勢,銷售約五、六個月後即沒人可超越Linksys。Linksys的成績單在美國的零售市場上,大約有40%上下,在Wireless和Broadband的產品上面都是銷售NO.1,都是靠著一步步達成目標。

我在讀企管碩士作論文時,在一個題目下會先做好大綱綱要,等到自己開始撰寫論文時,才發現一個一個綱要都在變動著,由於不斷的改變讓我驚訝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此我學習了這個原則創立了Linksys,我們不知道未來Linksys的發展怎樣,但我們可以了解在今年裡市場的變動起伏。

公司的成長需要錢,但錢卻不是最重要的,我當初也只有美金一萬元不到的資金,慢慢做起來。因此,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客戶」,有了客戶以後很容易做生意。資金雖然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一百萬、一千萬的資金來做生意,其實很危險,我認為需要一個過程,讓自己的技術知識(technical knowl-edge)更為豐富,而且是一定要有專業經驗。有人問我如何學習才合適?我主要還是認為,與其每一科都拿A,不如自己挑科目做些專長,想想未來自己要作哪一行,吃哪一行飯。即使大學四年學習很多,但主要還是在學習我們的自治能力。

談到我的成功歷程,我認為自己是幸運的,而且在經驗知識的累積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年輕時創業並沒有多大的耐心,耐力不足時就會導致公司倒閉,因此我直到39歲才離開我工作了六年之久的公司,也比較不容易得罪他人,People skills和Management skills這都很重要,而且要學習「看別人怎麼做事情」,並且要經常敏感的去觀察事務,去模仿別人做事的精神、原則、長處等。對於Vision一點,特別要去在意自己如何去定義一間公司,每個行業都不同,如何將自己公司獨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等,都是要下一番工夫研究的。

Linksys的公司文化

對於Linksys的公司文化,我大致分為七大類來解說:

(一)混合東西方文化(Blend the best of East and West):我是一個在台灣生長在美國工作的人,認為東西方文化的結合可以促使公司進步,因此,Linksys具有東方人的忍耐性和西方人的積極性。

(二)有實務經驗的領導階級(Hands-on Leadership)招攬人才時,對於學位的高低並不是很重要,我著重過去是否有從事相關經驗或是實務,當然,在兩個都沒有經驗的人才下,我才會去考量他們的專業知識,因此公司員工三、四百人,沒有一個人有秘書,因為每個人的專業技術知識都有一定的水準,並且都會管理自己。

(三)傳統保守對進步積極(Conservative vs. Aggressive):在公司的財務上,從來沒有外資的介入,是屬於比較保守的做法,不過,如果真的有必要向銀行借款,也一定在回本後立刻還清。在對外顧客市場銷售方面,是處於每天都很積極的應對,戰戰兢兢的去處理任何一件買賣。

(四)團隊努力(Team Efforts):靠著大家的努力讓Linksys成長到現在,當然,Linksys是一個沒有生產線的公司,靠著台灣的工廠生產,讓Linksys產品得以分布到世界各地,因此如果沒有優秀的團隊,Linksys也就不會成長普及至美國中小零售商店各地,也不能一直創新,所以「沒有台灣的團隊,也就不會有現在的Linksys。」

(五)一致不變與鍥而不捨(Consistency and Persistency):抓住一個目標後,應該要持續不變的去做,不要一直改變而遵循不到規則。另一個就要鍥而不捨,每家企業的問題都是一直不斷的產生,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坦白說,沒有問題的部門,我就不會多花時間在上面,我專門針對那些有問題的部門,不斷監督指導叮嚀。

(六)針對市場、顧客和科技變動(Fast to Respond:Market, Customer and Technology):要改進自己的方法、動作太慢等等缺失,藉由自家的專業知識,做出方便顧客及市場需求的產品,而且注重售後服務。

(七)執行!執行!執行!(Execution!Execution!Execution!):Linksys是一個不斷在執行中改變,在改變中執行的公司,一直遵循著這個模式,公司上下都了解如何看自己工作來學習成長,也因此Linksys才有今天如此的成就。

無線家用網路潛力無窮

無線家用網路,在不久的將來,潛力無窮,我可說是入對了行。舉例來說,在我還是個芝加哥大學的窮學生時,在寒冷的冬天裡,為了省錢,在每天出門前,總要把自己的空調系統溫度調到最低,等晚上回到了家,再調回來。那時總有二十分鐘的時間,房間冷得像冰窖一樣,一身的大衣沒有辦法脫下來。如果,這時候我們可以在學校圖書館連上家中的空調系統,我們回到家時,就可以享受到舒適的暖氣了。

對於售後服務,在美國這消費者天堂是可以在三十天內退貨的,我們在這方面的確很有壓力。在日本,即使一再強調「顧客至上」,但是他們在這一點上還是不能做到。我曾經在日本買了一項產品,不到一小時的時間拿回去退貨,卻遭到拒絕。Linksys在退貨的比例上並不會很高,也都在成本之中,讓我更有信心。以往日貨在美國市場佔有非常大的比例,現在,我們有信心和他們來競爭。

NO.546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3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