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9-03-02

外卡效應在淡江--英文系:精練英美語專才 磨礪八方領域翹楚

"英文系國內外優秀校友"請點選右下角檔案下載處

文�陳若&#20264、陳宛琳、翁浩原表�陳宛琳

引言

淡江以英語專科學校開重視發展英語之端,創辦人張建邦曾在「發揚淡江重英文傳統為邁向國際水準舖路」一文中說:「淡江是以教授英文開始,亦因英文為社會服務而名噪一時。」淡江英文系是國內最早設有碩博士班學校之一,於師資、圖書及教學設備均有良好基礎,更是全國首先運用電腦輔助英文教學的語言學系。走過近一甲子的歲月,培養出眾多的英才,在社會各隅開枝散葉,無論在商業界、學術界、社會服務,抑或是文學界都綻放獨一無二的燦爛。未來英文系將秉持傳統所具有的使命,繼續致力推動教學電腦化、研究網路化及網路教學。

系主任黃逸民

英文系有著豐厚且輝煌的歷史資產,保持先前所擁有的品牌價值,進一步建立廣為人知的品牌,但新的方向絕不會拋棄扎實的基本訓練,「聽、說、讀、寫、譯」仍是基石也是核心。 英文系孕育多位人才,現今皆活躍於文學界、教育界、商界等,其中,包括國泰世華聯合商業銀行董事長汪國華、美國駐武漢總領事白小琳、現代詩詩魔莫洛夫(筆名洛夫)、Timberland台灣區總經理吳美君、科見美語董事長侯登見、文學作家熊耀華(筆名古龍)等,亦有在學術界者,其中包括董事會主任秘書周新民副教授、前英文系系主任楊銘塗副教授、榮譽教授林春仲等都在母校任職貢獻所學,其中董事會主任秘書周新民深以英文系為榮,並與校友緊密聯繫,為英文系貢獻良多,並為系務的發展注入更堅實的活力。淡江英文系是台灣英語學習的主力源頭,面對現今少子化及多元文化的需求,英文系也逐步推動課程改革、活化教學內容、強化研究品質,為國內外公私立機構培育積極、專業、具國際觀之聽、說、讀、寫、譯全方位英語專才。

課程聽說讀寫譯並重必修第二外國語

英文系大學部注重基本英語能力,「聽說讀寫譯」並重,同時英國文學、美國文學都列為必修,培養學生賞析與批判的能力及人文素養。尤在寫和說著力極深,在寫部份,共有三年的課程,為培養學生英文書寫專業的能力,並在四年級開設高級英文,讓想修習更深廣英文的學生選讀;而在說方面,也是三年的課程,在不同年級,以不同課程呈現,如:英文會話、英文口語表達及英文聽講。在說和書寫,皆以小班教學,確保同學的學習機會及權益,並且獲得較多關注。

研究所及博士班分為英語教學以及英美文學兩組,其中博士班英語教學組,是全台灣第一個以英語教學所成立的博士班,近年舉辦過兩次「國際寫作會議」,吸引眾多學者並讚譽有加。而在英美文學組,則是以前瞻性的「生態文學」為主要發展軸心,生態文學在淡江的發展,源自於近十年前,外語學院前院長林耀福的構想,目前在台灣也是少數研究生態文學的單位,期望在近期成立ASLE(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 Envi-ronment )-Taiwan,國際文學與環境台灣分會,如此一來,就能成為國際環境與文學之研究重鎮,學術地位也將得以提升。此外,英文系同時注重在教學方式的活潑性,由助理教授胡映雪與遠距組共同設計的「情境語練教室」,改變以往中規中矩的學習模式,以互動、遊戲及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從多元的教學方式,更喜愛英文,並主動學習。除了本身的英美語文外,目前第二外國語也成為必修的學分,除了英語專長,還可以擁有日法俄德西,其他外國語的語言訓練,同時鼓勵同學們至其他學院、科系修讀輔系或是雙主修,讓英文成為工具,培養更多專長。而在98學年度也即將開設整個外語學院的「翻譯學程」,提供文學以外,語言的應用學程,響應學生的需求。

大三出國與國際接軌並有跨國遠距視訊教學

英文系從83學年度起進行大三海外留學,並與3所學校合作,為加拿大的布蘭登大學(Brandon University)、美國賓州印地安那大學(IUP,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以及美國明尼蘇達州維諾那州立大學(WSC,Winona State University)。而英文系碩士班也和維諾那州立大學成立碩士雙學位,學生可同時學習國內外知識,並具國際觀。95至97學年度,共有67位學生,前往國外修習並研讀。此外,與日本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共同開設同步遠距課程,上課的方式有別於傳統教室,學生和老師面對面,對談講習。以2至3人為一組,每次對談指定議題,和日本學生交換彼此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除在對談前一週,預習要對談的課題,還需寫心得報告。此外,暑假時會邀請國外知名教授,為碩博士生開設暑假修習課程,來淡江進行客座講習,不僅教授知識和學識,更在和外國教授的互動中學習本國或許所欠缺的思維見解及文化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可與國外友人搭起情誼的橋樑。

學術成果豐碩研究戰力強

英文系現在共擁有3本學術期刊,分別為「淡江評論」、「生態人文主義」,與「Tamkang English Journal」。「淡江評論」即為大家熟悉之「Tamkang Review」,發行已有30年以上的歷史,在國際上是相當有威望的學術期刊,學術地位也相當高,在文學界裡也享有盛名,許多國際知名大學皆有收藏,而且國際學者也十分踴躍投稿刊登。而「生態人文主義」,是台灣唯一的研究生態文學的學術期刊。「Tamkang English Journal」則是博士生投稿的管道,每位博士生都必須投稿,才能順利畢業,取得博士學位。英文系也舉辦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如4年舉辦一次之「國際比較文學會議」;「國際寫作會議」,已辦兩屆,兩年一次,吸引來自全世界的學者;也定期舉辦「國際生態論述會議」等,各類國際會議皆吸引諸多知名學者參與。此外,教師在申請國科會計畫亦有相當成果,97年度獲得6個國科會獎助。近年來教師獲得之研究計畫可發現,文化研究已逐漸成為本系最具動能之研究領域,英美文學之研究也開始嶄露頭角,在文學組裡與另兩個領域鼎足而立。從年齡層來看,年輕教師獲得之計畫件數逐漸增加,資深教師者也回流申請研究計畫,加上中年學者持續堅持研究工作,老中青皆有教師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且資深教師扮演帶動系裡學術研究之火車頭角色。

校友憶當年

環境幽雅徜徉學海體會教師教學內涵

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第一任總領事白小琳

從小就喜歡英文,當時對臺灣以英語系見長的學校特別情有獨鍾,而淡江校園依山傍水,學風自由開放,很適合我的性格,憶起大二時,常坐在桃樹下,面對觀音山及淡水河朗誦英詩,那種詩情畫意的時光仍深烙我腦海,幽雅的意境,讓我靜下心徜徉於學海中。諸多具涵養的老師,如:黃美序老師的英美文學分析用詞、選音和含義,帶領我們進入英文的抒情和人生的詩情畫意。顏元叔和林連祥老師講授具哲理的英美文學,讓我從中看到文學描述人類生活的挑戰與困擾。何景賢老師在我大四時,開設如何教書的課程,讓我們走上講台,親自體驗當老師的滋味,也讓我學會與大眾溝通的技巧,這對我目前擔任總領事的工作有極大的幫助,因為人與人的相處,社會與國家間的關係好壞,都是在溝通上達成共識,並且促成和平共處的模式。另外,在工作的態度上,陳元音老師教導我們「知之則知之,不知則不知」,這讓我理解到做人做事,只要盡心,不管成果如何都不必慚愧。

就讀英文系時同時擔任幾屆的班代表,還配合學校組織團體活動,記得曾在學生活動中心唱雙簧及說相聲,至今仍記得那種樂在其中的過程,社團經驗在大學時實可收穫不少。學弟妹在學期間,最好能以各種方法創造聽、說、讀、寫的環境,例如看報紙或與外國友人面對面英語交談,都是很好的方法,不要怕出錯,「寧可犯錯,也不要不說或不寫」,只要及時改過,自己的程度將會愈來愈好。就如初到美國時,感受到學外語的困難,但並不因此消弭我學習熱忱,反而以自信擊退別人對我的疑慮。

打造深厚語文基礎

現代詩詩魔莫洛夫

離開母校畢業數年,雖對當年校園的情景已較模糊,但對母校英文系的進步,則十分關心且清楚,出身英文系且受英語教育及文學的陶冶,故培養出語文及對藝術的涵養,讓我有深厚的文學及語文基礎,接受中西文化的交融與衝擊,並長期在加拿大、大陸與台灣三地旅居,於加拿大成立「漂木藝術家協會」,致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學文化的傳播。去年底回到母校,參加英文系與中文系合辦「洛夫詩書雅集」活動,看出兩系對於學生在這兩項語文工具運用上的用心。而淡江的人文氣質呈現在所辦的活動,其教師及學生身上也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文錙藝術中心更是培養學生文藝氣質的殿堂,學弟妹要珍惜並多體會。與英專時期相較起來,目前各項設備完善,同學應好好善用資源,充實語文的能力,同時學問與藝術涵養固然重要,也別忘維持強健的體魄,未來畢業從事工作,體能也是個人進步的動力。

Not afraid!教師教誨練就好功夫!

Timberland台灣區總經理吳美君

「每天都很享受到學校的生活,走在校園就好像渡假一般。」當初是為日後找工作容易而選擇英文系,但在淡江英文系學習的日子裡,諸位教師的教誨使我練得一身好功夫。郭岱宗老師曾提點我:「Not afraid!」最令我印象深刻,影響我現在做任何事都是勇往直前,包括找工作,我總是毛遂自薦主動出擊。英文系畢業後的出路很廣,但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從「小事」做起,從中培養自信及基本功。英文系給予學生的資源也相當豐富,記得在「讀默劇比賽」中,大一擔任演員,訓練自己表達能力並培養自信,大三擔任導演,學習領導及團隊的默契,這些訓練至今仍深深的影響我,讓我具備多樣化的能力。

「淡江的學生是幸福的。」在這學風自由且多元化的校園中學習,學弟妹們應持有「看學校擁有的,不要看學校沒有的。」相信淡江學生的潛力,現今很多知名的企業家都是淡江出身,校友多且凝聚力強,「不管別人有沒有把你當回事,但你要把自己當回事!」,相信每位學弟妹的未來都是值得期待的。

教師是精神支柱其教法活化潛能

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分校現代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張嘉如

回憶大學4年生涯,真是生命中啟蒙又充實的時光。教授楊銘塗教導散文課,是一位非常詩意的老師,啟發我們對文學的想像,讓我開始探索自己的潛力並追求另類自我實現的可能性。Margret Boland老師上作文課常在黑板寫一句話,讓同學書寫作文時帶入這句話,挑選數篇念給同學聽,不僅練習寫作,包括注重故事性、文法、新想法等等,同時練習聽力,同學間產生一種良性的競爭,當聽到自己的文章被唸出來,心中有成就感,激發寫作熱情,啟發文學的興趣,於我開始嘗試寫短篇小說。這樣的教學成效非常好,也成為我目前教書的方法之一。楊銘塗和黃逸民老師,主動關懷學生,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現在每年都會回來看他們,彼此互相交流教書的心得,從師生情昇華為友誼。整個早期90年代的淡水鎮包括淡水河,觀音山夕陽與當地的居民都是滋養我心靈的泉源,這是我最懷念的大學時光,而學弟妹就在這塊土地裡學習成長著,不要把教育想得太功利,而是盡情追求「知」吧!

教師愛心耐心打穩英文實力

啟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永興

「我和淡江一起成長。」我是英專時期第2、3期的學生,早期淡江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校區,是借用淡江中學的教室上課,即使那時硬體設備不盡完善,但師資陣容卻十分堅強,英文系的教授們,學問豐富教書具熱誠,對學生用愛心用耐心,一步步把知識傳授給我們。同儕間,互相競爭且鼓勵的風氣相當盛行,而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建立起英文的基礎,打穩我的英文實力,這同時也反應在我日後於職場上的表現。現在看到英文系的的進步,感到欣慰,其師資設備相較以往,跨越一大步。因此,勉勵現今學弟妹們,珍惜學校所給予的一切,努力用功。很感謝淡江帶給我的一切,期盼未來能將成就貢獻母校。

課程啟發嶄新社會觀念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徐璐

轉眼間離開學校已有段時間,離開那開放、有著自由學風,還能看綠樹夕陽的淡江,並吸收學術知識,培養具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時光。記得當時班導師王津平,帶給我們嶄新的社會觀念,要我們關懷社會,知道自己身處在怎麼樣的社會。另外鄉土文學也啟發我很多不同於高中時候的想法,走出狹隘的象牙塔。此外,還有王明雄老師,思想開放,如:對想抽菸的同學,會請他抽完再回來。有別於制式的教學方式,授課時使用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讓我們從大主題想答案,而非單一問題,單一答案,如此一來就能慢慢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再只是僵化的思考。大學時代,曾參加原住民服務社,充分滿足對原住民的好奇和增加服務的經驗,目前正著手於台灣好基金會,希望可以協助社區產業,耕耘社區文化,扎根台灣。畢業後,一直從事媒體工作,英文系的語文基本訓練,讓我和其他國家的人溝通時,能有基本應對能力。希望學弟妹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勇於思考,在學時要培養扎實的專業能力,要找到自己有興趣專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教師多面向教導社團培養就業力

民間電視公司國際新聞中心主任周怡倫

回憶起從前的老師,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紀秋郎老師的英國文學,紀老師是出名的嚴格,幾乎每堂課都會點名,而期中考時,雖然可以「Open book」,但要帶8本書才夠用,想想那本如字典般厚重的英國文學,8本的高度,多麼可觀。另外,大一教導英語會話的杜德倫老師,那時年輕的他,猶如影集三人行裡頭的Jack,英俊又瀟灑,而且上課時還要求我們演短劇,培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英語口說能力。此外,留學法國的許平和老師和教字根字尾的楊銘塗老師,都讓我受益良多。

因高中時代就想成為新聞工作者,大四時即有較多時間可修習別系的課程。當時幾乎修遍大傳系課程,修得的學分足以獲得雙學位。淡江富有彈性和開放的修課制度,讓我在大學的四年裡,除獲得本系的專業技能外,還讓我的興趣變成以後的職業。在大學時代參與健言社以及新聞研習社,指導老師郝俠遂和冷楓老師,都讓我在寫作和表達上,有長足的進步。淡江的學生很幸運,能有個自由開放的校風,且都非常的活潑,敢於嘗試,但要切記,隨時準備好自己,機會自然就是你的。

"附加檔案:"

NO.742 | 更新時間:2011-07-07 | 點閱:256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0 20:23:51
  • 線上人數:1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