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3-03-31

積極投入創新研發 與國際接軌

凡是應用生命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發或製造產品,提昇產品品質,改善人類生活素質的科學技術就稱為生物技術。生物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已被世界公認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之科技,2000年6月人類基因譜草圖完成,創造個人化醫療時代來臨,使得生物科技應用領域之需求快速擴大,政府已將生物科技列入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國際知名大企業如IBM、Compaq、 Motorola、Intel 等也紛紛投入生物科技,因此生物科技已成為21世紀不可抗拒之主流趨勢。

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與趨勢

(一)何謂生物技術產業?

生物技術產業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提升人類健康與生活品質的商務合作或交易形成之知識(智慧財產、營業秘密)、服務、產品。其領域涵蓋醫療、農業、環境保護等,每個國家依據其文化、政策及研發能力而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國內生物技術產業的範圍包括生技醫藥品、工業用特用化學品、農業生物技術、環境生物技術、食品生物技術、醫療保健器材、生物技術服務等,法規單位則涵蓋衛生署、環保署、農委會、勞委會、智財局及商務相關法律之單位等。

(二) 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狀況

生物技術產業以投資為量化指標,其發展狀況如下:

1.Wall Street 20年歷史上,經過數次震盪起落,生技公司IPOs 市值高峰越來越高;2000至2002年間資金投入大幅超越2000年以前之總合,公司數目、FDA通過產品項目、資本市值等總體表現,仍持續保持正面成長。

2.前五名國際代表性公司(Genentech, Amgen, Biogen, Chiron, Genzyme)的產值與獲利總合持續上升;整體在資本市場總表現成長持續不斷。

3.生技公司在美國就業機會增加狀況在10年內已成長2倍至191,000(千人),而相關產業就業機會由230,000(千人)成長至535,000(千人);新公司持續誕生,生技產業將與人類史長存。

整體而言,生物技術產業在各項投資指標如IPOs進行狀況、資金投入狀況、法規單位核準新產品上市狀況、代表性公司成長狀況、資本市場公司總表現、就業機會狀況、新型公司誕生狀況等都呈現正面成長的趨勢,因此未來生技產業將持續蓬勃發展,成為21世紀主流產業。

(三)生物技術產業未來趨勢

生物技術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取決於市場導向,而市場是由需要所創造,在目前物質生活非常富裕的21世紀,人類仍然存在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包括:地球上還有受饑餓壓迫缺乏營養的人、科學家仍無法解決基因突變產生的疾病、人類尚未能夠治癒自我免疫(Autoimmune)產生的疾病、製藥公司尚有來不及製造病患急需藥品的現象等,這些需要創造了無窮的市場商機,也因此形成未來生技產業發展的方向。

目前我國農業正面臨轉型時期,生技農業可能為生技產業帶來新的商機,其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波:抗蟲害(Bt-cotton)、抗農藥(Roundup-Ready Soybean);第二波:抗環境(Salt-tolerant Tomato)、增營養(High-lysine Corn);第三波:植物工廠(製造Enzyme, Medicine)。植物工廠是目前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因其市場需求遠大於供給,且具有可永續經營、超過90%公司皆委外製造的特性,預估2010年將有20~30新藥核准上市治療癌、傳染病、心血管、中樞神經、代謝、發炎等疾病,因此極富市場商機。

在其他商機方面,2001年全球製藥市場總額約3,920億美金,其中生物晶片(7億美元)與生物資訊(3億美元)皆持續穩定成長達20%年成長率,蛋白質體(proteomics)預估2006年將成長18%,達170億美元,其他如:奈米科技、經濟作物、天然藥物、組織工程、生醫材料、基因體學亦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與投資狀況

(一)推動緣起

生物技術產業深具發展潛力,為國家21世紀重點推動之高附加價值、知識導向型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技術密集、研發時間長、投資金額大但附加價值高之特性,為建立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之完整體系,加速推動關鍵性生物技術研發,發展具國際競爭力之生物技術產業,行政院於1995年第二四四三次院會頒訂「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由產、官、學、研各界組成跨部會「生物技術產業指導小組」,並於1996年成立「經濟部生物技術與製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

(二)我國生技產業發展具體作法

1.健全法規體系

(1)儘速修正、執行各項相關工業管理法規,以利知識與研發型生技/醫藥公司成長。(經濟部)

(2)建立符合國際水準之「生物科技園區」,加速吸引國際公司來台合作,以利長期投資。(經濟部)

(3)加速動植物基因相關法規之制定與執行。(衛生署、農委會)

(4)成立草藥品質管制中心(含境外管制中心),建立草藥cGMP廠。(衛生署)

(5)加速生技中心完成建立醫藥臨床前實驗全盤設施。(衛生署、經濟部)

(6)簡化各項獎勵措施申請手續,提升經濟部科專、鼓勵中小企業技術開發、主導性新產品開發之品質與執行成果,並以國際市場為導向。

2.推動投資

(1)推動生技/醫藥公司上市/櫃,藉由公開市場集資。建立「技術開發成功且具市場潛力」之專業評審委員,使具國際競爭力之公司得以申請股票上市/櫃,以活絡充裕生技產業營運資金之來源。(經濟部、財政部)

(2)研發經費被認列為投資抵減要求過於嚴苛。

(應協調財政部免除匯往海外地區之研究發展費用20%的所得稅,放寬國內公司與國際公司研發合作 支出費用之認列;認列標準以是否提昇國際競爭力擴大國際市場為依據原則)

(3)與國際投資銀行/創投公司合作,建立大型創投基金,主導投資評估,協助生技創業/新興公司成立與經營,活絡生技資本市場。(行政院、經濟部、產業)

3.研究發展

(1)運用科專計畫鼓勵引進具競爭力之技術;以國際合作方式加速技術升級並增強國際競爭力。(經濟部)

(2)運用工業局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落實產學研合作之成果市場化。(經濟部)

4.技術移轉

(1)建立符合國際水準生技產品量產基地,以國際服務方式進入國際市場。(經濟部)

(2)運用經濟部科專計畫與政府研發經費,引進各不同發展階段之技術,與業界合作,共同開發。(國科會、經濟部)

(3)建立生技創投,活絡投資機制與技術評估能力。(經濟部)

5.人才培育與運用

(1)放寬學術單位人才服務業界之限制,設計以績效評估方式,提供高度誘因以激勵學術人才創業。(教育部、國科會、經濟部)

(2)藉由國際合作方式,長期培育生技創業人才,提升國內研發、服務、製造、技術移轉、投資評估、智財管理、行銷、市場資訊等專業人才之水準,以利國際合作、國際談判、有能力領導並經營具國際競爭力之生技公司。(教育部、國科會、經濟部)

6.智慧財產權

(1)徹底執行合乎國際水準藥政相關法規,以利國際合作,行銷全球。(衛生署、智財局)

7.相互認證與資訊

(1)生技中心之ITIS免費(至少5年)提供全國快速有用之產業資訊、市場分析及科技人才資訊,以普遍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經濟部)

(2)以國際合作方式,完成產品註冊,以利拓展國際市場。(經濟部)

(三)我國生物技術產業輔導政策

我國對生物技術產業的輔導措施涵蓋法規、投資環境、開發基金、專案研究開發計畫、生技國家型計畫、人才培訓計畫、生技園區等。在國家計畫方面,政府目前執行之重大生技計畫包括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基因醫藥衛生科技尖端研究計畫、製藥與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五年計畫等;在研發方面,政府投資的財團法人研發單位有國家衛生研究院、工研院、生技中心、藥技中心、食工所、動物醫學研究中心等,經由國家積極的投資,這些領域之研發成果將帶來新一波的投資商機。

然發展生物技術產業之條件除投資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專業經驗及能力之領導人帶領產業與國際接軌。我國目前在資金投入及投資環境建設上不虞匱乏,惟政府及企業界均缺乏具國際專業實務經驗之領導者,以致未能開拓國際市場,國內之研發創新、智慧財產權及醫藥評審能力也未及先進國家水準,若能改變這些弱勢,將有助提升我國生技產業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四)我國推動生技產業之成果

自1996年至2001年之間,政府積極執行「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協助推動台灣神隆等65件投資案,投資金額共341.88億元,截至目前為止,全國生技產業投資總金額已超過800億元。

結語

要成功發展我國的生物技術產業,應結合產、官、學,朝以下四個方向發展:

1. 健全基盤設施:加強各項法規之訂定與執行,如智慧財產權法、臨床試驗法規、國際互相認證、國際金融法規、投資優惠輔導、產業分析資訊服務、科學技術基本法等。

2. 推動投資:促進創投及投資銀行之資金進入產業界、舉辦生技投資聯誼會並與國際接軌、加強生物技術投資評估及引進國際案源與投資以利未來的合作。

3. 國際合作:加強研發及製造生產、拓展行銷通路、管理智慧財產、協助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爭取國際策略聯盟。

4. 實現產學合作:迴避設計及專利佈網、專利分析及申請、促成育成中心技術移轉、以國合方式進行跨領域人才培訓。

此外,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生技產業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惟有積極投入創新研發,並透過法規制度透明化與徹底執行以保護智慧資產並與國際接軌,才能強化我國生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政府在此過程中亦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除明訂生物技術產業為國家重點發展產業,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措施、目標與執行成果之水準外,應確保政府投資的研發成果具國際競爭力且切確落實業界,並健全金融、投資法規體系以活絡生技產業投資者信心,才能使我國的生技產業邁向國際舞台,達成政府在未來帶動全國新台幣1,500億元之投資,使生技產業營業額每年平均成長25%,並在2010年時成立500家生技公司,創造25,000個就業機會之目標。

NO.53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8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