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10-03-01

課程所外卡--課程教材挹注人文關懷 觀察師生互動

淡江大學課程所副教授朱惠芳

我教授的「課堂教學研究」,以實作為主要導向。首先將帶學生到台北縣市各大國中、小觀察師生間互動及授課情形,學生必須於課後與觀察對象討論授課情形,經討論後整理成逐字稿,針對「班級經營」、「師生互動」、「老師肢體」等問題進行研究及分析。讓學生在討論及學習的過程中,同步與所學理論相互印證,針對不同的問題有更完整深入的了解,效率也能更高,並藉此觀察現今國中、小的課堂問題如:國小生過於過動、國中生過於反叛等愈漸顯著的時代趨勢,希望藉由這項課程提升學生對此議題的能見度。

淡江大學課程所助理教授黃儒傑

我負責的課程領域為課程管理、教科書設計及教師專業發展探究。與他校比較,本校課程所較重視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的課程,弱勢學生的照顧也是重點特色之一。在「教師專業發展探究」這門課程中,我特別重視理論與實務的結合,理論指研究、學術的結合,實務則重視與教師的實際訪談。此外,教科書設計是我在課程所教學時,非常重視的一環,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更特別要求學生將弱勢學生列入課程教材。也希望學生將教材設計列為畢業專長,畢業出路更加多元,除以教學為主,也能朝教材設計發展,甚至教育數位出版也是選擇之一。

淡江大學課程所副教授宋佩芬

我負責教授的領域為社會科課程教學、教育哲學及全球化課程與教學,我特別強調全球化的概念。在台灣,很多學生對於中東、非洲、南美洲等國家很陌生,在全球化的視野下,希望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多面向,看更廣更大的世界,也能擁有批判能力,並培養更多具競爭力的世界公民。在課程所的教導課程中,我特別強調英語的能力,要學會國際教育,就必須先懂得英語,我要求學生關心國際新聞,並提供英語資料予學生,以期增進全球的視野及人文的關懷,這都是我認為課程所學生應有的知能。

淡江大學課程所教授張雅芳

教授「教學理論」方面,由於理論較為抽象,因此便以提問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研究,首先將引導學生分析文獻,讓學生了解理論實際應用的狀況,並藉由問題的引導,以及相關議題的討論,分析各個理論的優缺點,讓學生更能透徹地了解教學理論。爾後將邀請現職為國中、小教師或新式教學的設計者到場進行分享其經驗,或至已推行新式教學的學校,如:參訪宜蘭人文中小學。讓學生能漸進式地得到穩固的理論。至於「行動研究」的部分,由於實行小班教學,因此在討論的成效上也較豐碩,主要是以一主題蒐集資料,由全班進行討論,並擇日發表其結果。希望藉由討論的雙向溝通,而非老師獨自講授的單向授課,讓學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識,並獲得更大的效能。

NO.777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71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