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3-01-06

社論:TQM vs. 淡江品質獎

TQM(全面品質管理)欲順利進行須經過某些程序,若將那些程序簡化,則可分為「計劃與準備」與「落實與驗收改善」兩大階段;前階段亦可謂「播種與施肥」的階段,而後階段則是「開花與結果」的階段。本校這十年來在TQM上的努力,在第一階段的確做了很多,而且亦有一些成果,例如:每學年度舉行的「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行政人員TQM研習會」與「各單位TQM的定期檢討報告」等。但若只一味地在研討或檢討,而無實際的落實與改善,則有如「坐而言,不起而行」、「言行不一」與「虛與委蛇」,充其量僅是勞民傷財罷了。為了擺脫以上的弊病,第二階段的「實踐與改善」階段是相當重要的。雖然第二階段的落實會影響一些人的習慣領域或利益,進而引起一些變革抵制的聲音,但是,“平靜的大海,是無法激起美麗的浪花”。

欣聞本校要設立「淡江品質獎」,其立意的確美善而正確,因為此正有利於導入第二階段的具體作法,不但能引起校內外的注意且有助於本校TQM文化的塑造,更能使大家開始品嚐TQM的果實而達正強化的效果。「品質獎」的設立,若要真正發揮功效,除了應避免重蹈利益分贓與輪流得獎的形式化之覆轍外,更須有一套客觀與嚴謹的辦法制度,這樣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視。以下是對該制度建立的幾點建議:

1. 從顧客的觀點去評量:不論是個人獎或團體單位獎,評量的準則應由外至內(outside-in)而不是由內至外(inside-out)的導向去評量;亦即,參選人的表現(績效)應是其對顧客的貢獻,而不是個人或該單位的單獨成就。

2. 評審標準應是具體可量化的:既然是評選,因此須有高低與好壞程度的客觀差異,此有賴量化的資料才容易進行客觀的評選。例如,參選人資格的限制可以是年資、學歷或考績等。當然,這些指標須與TQM的主題有關。也許有些是不易量化的(例如,經營理念),但此亦應設法運用如筆試或口試等方式予以量化。

3. 所提供的誘因須有意義:即誘因(獎勵)須大而且具有榮譽的象徵意義。

4. 各類獎項的評審標準與加權,要考慮到共通性與差異性。

5.為了要做到公平與公正的評選,可考慮聘請一些校外的專家學者擔任委員,共同組成評審委員會。

無可否認的,在既有的制度中重新建立一套辦法,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如何使之除卻舊有的積習而開創新的生機,勢必得集合多人之智慧與不斷的磨合,方能使之周延而健全。然而,只要制度建立了,對學校不論是實質上、或形象上,馬上就可有立竿見影的收益。淡江是第一個將TQM引入高等教育的先鋒,我們衷心的期許TQM能夠真正的落實,成為淡江永續經營的原動力。

NO.52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6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