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聊天室 2011-09-26

World Future 2011 Moving from Vision to Action

專題召集人/洪予揚採訪/段采伶、湯琮詰、梁子亨

導言

淡江大學永續經營與發展的根基為「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三者。其中,「認識未來、適應未來、掌握未來」一直是本校推動未來化的重要使命。而「世界未來學年會」是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深化未來學推廣最重要的一環,為增廣學生視野、擴展國際觀,張創辦人每年贊助學生參加世界未來學年會。

2011年世界未來學年會於7月8日至10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今年以「Moving from Vision to Action」為題,延伸出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社會等各領域之議題。由公行系系主任黃一峯與未來學所副教授陳國華帶領未來學所碩二吳淳萁、謝承軒、林昭儀、企管四蔡雨耘、許逸王亭及資管四黃昌勱共8位參加。

心得分享

帶隊老師陳國華未來學所副教授

今年世界未來學會年度會議主軸定為「Moving from Vision to Action」,而會議主導的議題也都環繞著如何將累積多年的願景凝聚為集體的行動力,特別是正當全球社會正面臨著氣候急遽變遷、生態浩劫、自然資源匱乏(尤其是水和糧食問題)、全球經濟衰退、政治寧靜革命潮和新世代社會教育等諸多不連續性發展的問題之時。

年會的重頭戲為第一天傍晚開場的Keynote Speech,講者為Lance Secretan,為知名領導力啟發師,企圖在正式會議開始前帶動思考與行動力,他們運用其自創的CASTLE principles(Courage, Authenticity, Service, Truthfulness, Love and Effectiveness) 考驗在場近千名的與會者,幾乎不到百分之一的人通過信賴度考驗,因為對於整體社會而言,真實與謊言之間似乎不存有灰色地帶的空間,尤其當全球社會正開始面對另一波挑戰與考驗。

令人驚喜的是與會者的熱情,雖然我的演講場次安排於第二天一早,但到場時已經有許多人把早餐帶來,架好攝影器材和電腦設備等待。報告中我分享了台灣社會發展經驗,結合未來學理念和淡江未來化運動。結束後有來自韓國(亞洲地區最大代表團隊,含產官學界近30人)、中國、美國等與會者,繼續和我們商談未來合作之可能性,收穫良多。步出會場,發現我們帶去的50本校刊物「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10分鐘內就被索取一空,相較於其他會議桌滿堆的光碟和宣傳書籍,可見我們的高吸引力。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與會者,在交流中凝聚著非物質層面的力量,試著去突破現階段所面臨到的問題,並提出對地球更有幫助、更具可行性的想法,相當難能可貴,而本校的學生們經歷過這樣的會議,必能建構更廣闊的格局。淡江是全台唯一補助學生前往參加未來學年會的大學。參加的學員在返國後,透過社群網絡的分享,將學習經驗再擴大給朋友們了解,如此將能把知識教育的成效發揮到最大。

未來學所碩二林昭儀

一年前考進了未來學研究所,未來學的概念和運用涵蓋了我的生活,我的思考模式總是繞著這個模式在運作,加上這次參加了在加拿大舉辦的WFS世界未來學年會,在那裡我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教授、商人、學生與各式各樣的不同領域的人,不分人種或是文化,聚集在一起討論我們生活的世界裡,未來種種的變化與趨勢,這讓我對於未來學的研究不再僅限於書本上的理論,更可以運用到實際的課題上,分析不同層面的現象和實況,對於一些未來發展的局勢,以未來學的方法和角度,看到其他國家的專家對這些議題有什麼樣的見解,比較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未來學年會的舉辦,不僅是關係著我們的地球,也可以培養個人國際觀,放遠世界,在多數人的現在中談未來,世界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裡。

未來學所碩二謝承軒

旅程中,我看到兩位帶隊老師與我們熱烈的互動,年會中則看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師生和很多不同領域的學者,這些都不斷地開拓著我對世界發展的未來觀。

年會的氣氛其實是輕鬆的,當初我以為會聽不懂那些學術演講,但事實上這些學者們都會用最簡單的文字、表格和圖片來報告。

所以,就算沒聽懂也可以靠圖片去了解,而且演講者通常都相當幽默,也會加入很多肢體語言與觀眾互動討論,讓我原本想像中嚴肅緊張的研討會變得非常活潑。

而讓我最驚奇的地方,就是發現原來淡江大學的未來學,在世界上有著非常好的形象和名氣,我曾經在一個外國學者的演講當中,看到他的投影片展示出一張淡江大學的校徽,這讓代表淡江大學出席的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企管四許逸王亭

溫哥華就是幾乎每個人都會想住的那種城市,這個城市讓我感覺到文化的氣息,觀察到了不同文化的特色。在這次的國際學術會議上,我認識到了來自各個地方的學者,大家聚集在一起聽演講,做筆記與分享著彼此不同的想法。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國籍身份,擅長的領域以及人生的經歷,因此大家對於許多事情都有著不同的見解,而每一次都有著很棒的交流。

這次會議我把自己安排的很充實,每天都參與不一樣的講座,而每場的演講者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麼多的講座中,其中一場「世界各地未來學主義者的觀點」讓我印象最深刻,這個主題是由六位國家的未來學主義者分別來講解,分享自己國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趨勢,而這六個國家分別是科威特、肯亞、俄羅斯、中國、墨西哥和巴西。望眼過去像是一場小型的國際交流會議。在這短短兩個小時的演講讓我一次了解到六個不同國家的發展和未來的趨勢,比較六個不同國家的特色,增進自己的國際觀,這是多麼難得的事情啊!

帶隊老師 黃一峯公行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今年會議有73個國家參加,共524位專家學者或學生與會,「未來學」在各國都是很重要的學科,尤其是歐洲國家更是奉它為科「際」鰲首,原因在於它涵蓋的範圍很廣,涉及環境、人文、科技等領域,每個類別都有其佼佼者互相交流討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討論是針對「人工智慧對人類帶來的衝擊」的議題。

在這次的會議當中,本校團隊相較之下算是「年輕團隊」,會後有許多學者一聽到我們是「淡江大學」,都過來和我們寒暄,他們說本校時常舉辦各種未來學研討會,並邀請各國學者前來參與討論,主動與我們交流的學者都來過本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學校對於「未來學」領域的重視與知名度。

這次南韓學術團體參與本次會議,全程更有大使館安排交通、行程以及住宿的規劃,回想以前參與過的國際級會議中,南韓團體永遠都是人數最多的一群,南韓政府重視學術領域的積極,讓我感受到南韓相當努力讓自己成為其中的要角。因此,本校應該要持續在未來學領域努力,目前雖已有相當的基礎,之後則要更加重視,成為「未來」的主角!

資管四黃昌勱

我認為不論是什麼背景的人,都能在年會中找到與自己所學的相關議題並從中獲取知識,也可以從別的領域中得到基本概念,進而思考產生自己的想法。

這次年會中印象深刻的是,虛擬實境在醫療領域方面的運用,講員提到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可以有效降低燒燙傷病患傷口的疼痛程度;而透過虛擬實境所摸擬的虛擬社交系統,可以大幅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症狀,並協助其康復。

另外,有個主題討論到資訊科技對未來的學習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這不僅是電子書籍的興起取代傳統紙本書籍而已,便利的網路系統、日趨高速的頻寬、雲端技術都呈現了一個現象,透過客製化的方式甚至可以運用到企業職員的員工培訓或終生學習。

在完全不同的生活圈,認識不同的文化薰陶下成長的人們,思考其中的差異性, 這些經歷都讓我獲得課本或教室裡所沒有的珍貴體驗。

企管四蔡雨耘

得知選上代表後便著手準備出發事宜,自由行的景點,與夥伴討論訂房,收集會議資料,希望一切順順利利,沒想到在十二天的旅程中卻充滿了意外與驚喜。

最大的意外莫過於在出發的當天,有一夥伴無法順利上飛機,在機場匆匆交代完住房事宜後,驚魂未定地上飛機。到了溫哥華,在摸索中找到了飯店,因抵不過時差的精神轟炸而睡到了晚上九點多。

會議中與各學學者交談,體悟到文化差異,認識許多有趣的人事物,其中一位很幽默的美國老師還請我們吃晚餐呢!這趟旅程讓我學到幾點重要的事情,首先是語文能力是國人走出去交流的絕對關鍵;其二是鼓起勇氣追求自己內心的渴望,是避免遺憾的唯一方法;最後,保持樂觀的心境是解決一切困難的前提。

未來學所碩二吳淳萁

學者們由世界各地飛奔而來,高矮胖瘦,紅白黑黃,說這是小小聯合國並不為過,交雜著各種口音,交流著各領域的知識。我才知道,知識的殿堂原來是如此高聳,語言的能力是如此的重要,而我站在雄偉的大門口往裡眺望,還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努力的地方。外國學者總是熱情地打招呼和自我介紹,當他們聽到我是淡江學生時,往往一臉驚喜的說:「I know your school!」當他們在台上演講如連珠炮,我則在台下抄筆記如印刷機,我這時才體會到,只是站在大門口而已。決定參加溫哥華的未來學年會,算是讓自己多一次飛出去的機會,能親自去體驗什麼叫學術交流,不同於亞洲的文化,禮讓行人有禮貌到讓我尖叫的車子。

早晨第一口冰涼的空氣,夜晚十點淺紫色的天空,這次WFS之旅,真叫我永生難忘。

世界未來學年會代表徵選辦法

申請資格:

1.曾在本校修習未來學門課程,且成績須達八十分以上的大學部一、二、三年級學生及碩士班研究生。

2.正在修讀未來學門,獲授課教師推薦參加甄選(檢附推薦函)。

.申請時間:3月份左右

. 申請手續:申請人須填具申請書(請至Q207索取或上未來所網站下載),並檢附學業成績單、未來學學習心得報告(300~500字)

.遴選方式:初選合格者,通知複試(包括

.專業知識及英文能力口試)

.補助:經濟艙來回機票、註冊費用、生活費(包括會議前後一天)之總額半額。

NO.833 | 更新時間:2011-10-13 | 點閱:197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