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1-12-12

諾貝爾物理獎提名 總統科學獎得主 將任東華大學校長

【記者陳昭岑專訪】2011年,是本校物理系校友及金鷹獎得主吳茂昆榮耀再現!他獲得2011年日本經濟新聞日經亞洲獎的科學技術獎項,並在11月17日從總統馬英九手中接獲2011年第6屆總統科學獎座-數理科學組;此外,在東華大學校長遴選中獲得最高票,即將於明年出任東華大學新任校長。在他的辦公室桌上「實至名歸」等盆花的賀詞,反映出學術界及友人對他的認同與敬重,吳茂昆表示,很感謝大家的肯定。

吳茂昆的學術貢獻卓越,最具意義的,是在1987年與朱經武博士發現世界第一個高於液態氮溫度的超導體:釔鋇銅氧超導體(YBa2Cu3O7),因此被提名諾貝爾物理獎,讓他聲名大噪。他回憶起來,在發現的那一刻,全身發抖興奮莫名,「一輩子中能有一次這樣的經驗,真的很滿足」。因此,1989年應邀回國,任教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高溫超導的研究;而後擔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科學中心主任、中國物理學會會士、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等,在國內推動物理研究環境上不遺餘力。

他於11月29日返校演講,物理系教授及碩博士生均到場聆聽。物理系系主任周子聰表示,吳茂昆在學術上的成就眾所皆知,依據他對臺灣整體教育環境的了解,並在全球競爭下,對系上提出建議,讓物理系受益良多,「吳茂昆不但是傑出的科學家,也是優秀的管理人才。」至於物理系教授錢凡之,與吳茂昆在美國休士頓大學中博士班同學,他以「玉里的土人」形容吳茂昆質樸的個性,錢凡之笑著說,「他很平易近人,平常樂於接觸新事物且熱心學生事務,只要有需要都會盡力協助,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中,這是很難得的。」物理系教授林震安推崇吳茂昆為人謙遜,「在這場演講中深入淺出,分享他的2個重大研究歷程,在個人研究上有助益。」物理系副教授杜昭宏表示,吳茂昆很照顧後進,並以開放的態度討論研究內容,常鼓勵後進深入思考,有重組想法的機會。物理博一邵禹成表示,聆聽演講後,在觀念和知識上獲得開展,並以學長的學識風範作為學習指標,將來想成為像吳茂昆一樣的研究工作者。

每個男孩小時都有科學夢:穿著實驗袍、埋首在實驗室中,希望為這個世界帶來新發現,而吳茂昆的科學啟蒙是來自於旅美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開展他對科學的理想,「因為這兩位華人科學家,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便對科學家這行業有了憧憬。」

中學時,他從化學轉往物理領域,因為他發現,生活與物理息息相關,他笑著說,「大部分的科學家都是先從身邊的事物感到好奇的。」花蓮中學畢業的吳茂昆,成績很好,考上本校物理系,爾後努力學習讓他受益很多,他表示,「大學是個成長的環境,除了唸書外,更要去體驗人生,把握校園生活。」因此,吳茂昆在淡江的校園生活多采多姿,除了求學,會和同學打彈子(打撞球)、玩橋牌,最常在下課後,去後山走走,親近大自然,一起打籃球、踢足球。他認為,大學生活可以認識形形色色的人,透過不同科系的同學,吳茂昆學習到如何跟別人相處,及從不同特質的同學身上,能學習到不同的層面,幫助自己對事情有不一樣的看法,因為人生的歷練並不是在實驗室中,他說:「我認為淡江對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說,是蠻理想的學習環境,因為大學生活也就是社會的縮影,如果能讓大學生越接近社會的實質,就能發揮正面效應,激發學生。」

平常的吳茂昆除了研究工作外,也喜歡閱讀偵探、武俠小說,晚上閒暇時會和夫人一起看電影,特別是動作片,能讓他感到放鬆。重視家庭生活的他,對孩子的教育,是沿襲父母給他的觀念和信任,他扮演指引的角色,引領孩子找出自己的路,「我希望能讓孩子都很清楚自己的任何決定,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能力和自信心,並對他人關懷。」或許受到身教言教的關係,大兒子目前也是物理專家,他的臉上掩不住驕傲的喜悅,「可能會有一點影響吧,或許在他的心裡也想跟隨父親的腳步吧!」

吳茂昆即將在明年接任東華大學校長,他在候選人說明會中用「建構以花蓮特色為基礎的東華大學」為題,說明他的治校理念。他認為,這是回鄉貢獻的最好機會,也是現階段的他所能做出的最大貢獻。他以目前臺灣高校的教育環境,希望能形塑出從小到大的整體教育環境,進而幫助學生發展志向,協助他們有達成夢想的能力。他舉例說到,當一個小學生對科學有興趣時,可跳脫傳統的教育方式,讓小學生在課後能以大學的教育資源結合,除種下科學的種子,累積他的興趣,也讓大學生能發揮專長,他的目標是讓學生在就學期間,能依照自己的專長去努力,並與社區結合,形成雙方皆成長的環境。因此,他就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並與校內老師組成團隊,幫助學生思考自己的未來,吳茂昆坦承:「這正是我面臨的挑戰,會極力的克服。」

對於很多人來說,物理如同看不懂的公式般艱澀,而眼前這位談笑風生的科學家,可以打破這些公式,以「物理就在生活中」的理念,用淺顯易懂的詞彙、輕鬆的口吻表達他對物理的熱愛,吳茂昆這一路走來,不為自己設限,依照自己的興趣、特長發展,讓我們看到這位臺灣的頂尖科學家,也是拔尖的生活教育家。

NO.844 | 更新時間:2011-12-12 | 點閱:277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4 18:13:08
  • 線上人數: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