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曹修源企管系副教授
此書作者克雷頓 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創新大師,最知名的著作為1997年出版之<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成為學術界與實務界有關創新的大師地位。2012年<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出版後,重新讓人領會克里斯汀生除了理性與智慧之外的感性與對人生價值的看法,但有別於過去一般勵志性的書籍多以個人的經驗、體悟或信仰的角度來詮釋,他則以學術界管理研究的理論與成果來詮釋人生,可簡稱為管理學與人生。
該書除了作者本身是創新大師的角色之外,另一個特色如中文版副標題所示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揭示了本書的起源,其內容為克里斯汀生在哈佛大學商學院中課堂上所講授的管理個案中的理論與人生價值的關連集結而成,特別是在他接受化學治療後在對哈佛畢業生的演講中令人感動與領悟之後,誕生這本管理學與人生的一本劃時代的書。
要領略此書個人建議先從理論為何物起步。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會碰觸到不少叫得出名字的理論或模型。但讀者必須充份了解兩者的差異與功能,簡言之,理論側重預測而模型著重在描述。理論的目的與價值在於預測現實,而模型則是運用簡單的符號或方法描述外在複雜的世界。所以,許多學生誤解大學中的課程太過理論,此論調隱含理論不切實際。這個說法是一個偏誤,理論的目的本來就是要預測現實,而且好的理論不僅能預測現實更能將其一般化,也就是能套用到不同的情境中,進一步提供決策,不僅可運用在管理更可運用在人生。
理論若被批評不切實際,應是其假設是否能經得起驗證為主要因素,而不能說理論不切實際。如本書提及管理學中所熟知之雙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其不僅可用來解釋組織即使不斷改善員工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 如地位與薪水,也無法熱愛工作,頂多只是不討厭。而為何動機因子(motivation factor)如: 挑戰性的工作、責任與成長,則可使員工從工作中得到滿足並熱愛工作。此理論套用在人生則可讓人思考,當初在做生涯選擇時是依據保健因子還是動機因子,則可預測未來是否會熱愛工作。
此書的每一章都會以一個理論與許多管理實際個案加以討論,然後再套用到人生不同情境中的決策與價值的討論。希望經過此書的導讀能使學生們重新省視管理學理論的價值與自身的關係,不再視管理學中的理論為遙不可及與不切實際的文字。
NO.868
| 更新時間:2012-10-01
| 點閱:3494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