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14-10-13

【翰林驚聲】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林忠正 挑戰新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架構

「研讀經濟學的目的,非為獲得對經濟問題的現成答案,而是要學習如何避免被經濟學家所欺騙了。」這句英國經濟學家Joan Robinson名言,深植林忠正心中。正是這樣的精神,讓他勇於挑戰居於當代經濟學絕對主流地位的新古典主義,欲創建出經濟思想史上第一套可與新古典分析典範分庭抗禮的新分析架構。

林忠正現任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是「看穿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其主要主張是揚棄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而用「有限理性、序列的、貨幣的、邊際效益成本分析法」來取代,走的是新古典經濟學家的「未擇之路」。

談論新古典經濟學家的未擇之路前,要先有個概念,現在的經濟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同一個分析框架或典範底下所發展出來的,這框架就是新古典經濟學。舉凡教科書的內容、經濟學家對經濟問題探討的出發點,都不脫離這個框架。本文摘錄、整理林忠正的演講重點。

新古典經濟學不切實際的假設

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中,有三大核心假設,第一是偏好存在論(可以用一個「序數」效用函數來加以表示)、第二是人是理性的(極大化效用)、第三個假設是市場的價格是由市場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交點所決定的。

對經濟學家而言,這些核心假設就好像摩西在山上寫下的教條一樣,經濟學家基本上是不願也不敢懷疑這些假設的。但問題來了,這些核心假設都是不切實際的。一般人既不會在平常排定偏好,也沒足夠的理性或計算能力,求取效用的極大化。

而價格更不是由市場供給線與市場需求線交點所決定的,這種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僅適用於沒有大戶存在的股票市場中,從科學研究的觀點,不管從歸納法或否證說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虛假的、不切實際的假設。

質疑與挑戰

對於新古典經濟學這些虛假的假設,並不是沒有異議分子提出質疑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erbert Simon,就嚴厲批評新古典建立在不切實際假設上的理論,是一種錯誤的理論。但問題就像知名的經濟史學家Mark Blaug所說的:「你不能憑空打敗一個東西,除非有一套新理論到位。」正因為缺乏替代性理論,所以雖然新古典理論不切實際且充滿爭議是不爭的事實,但依然無法揚棄。

而我努力的目標,就是要提出另一套新的經濟學分析架構來挑戰新古典分析典範的霸主地位。這是件瘋狂之事,幾乎沒有經濟學家會相信的狂妄之事。那要怎麼才能建構出一套新的經濟理論呢?首先是核心假設要不一樣、第二是理論的涵蓋面要夠廣、第三結論要有所差異並且更好,否則就不夠格說是一套新的理論。

有限理性、序列的、貨幣的、邊際效益成本分析法

我的研究方向異於一般相關經濟理論的研究目的,關注的焦點不是要在既有的新古典的分析架構中輸入一項不同的主題看看會輸出怎樣的結果,即進行所謂常態科學的「解謎活動」或「塞框框活動」,而是採取一種較高層次的思維方式,希望草創或初步建構一種新的分析架構,並大膽期待這新分析架構可以成為其他經濟學者未來要探討各式各樣經濟議題時的新分析場景。

簡單的說,「有限理性、序列的、貨幣的、邊際效益成本分析法」的核心假設是:直接由消費者與生產者比較邊際效益與成本的邊際摸索條件出發,求取個別需求與供給曲線。然後由個別需求者與供給者,透過討價還價的談判過程決定個別成交價格。

一方面,其邊際摸索條件類似於新古典的一階條件,但更有設定彈性,新古典的一階條件所能探討的問題邊際摸索條件都能討論。

另一方面,其成交價格通常不是剛剛好出現在供給與需求曲線交點所對應的水準,只有在特殊條件下才會出現在新古典所假設的成交價格(供給與需求曲線交點)上,所以也比新古典分析架構的結論更具一般性。

一言以蔽之,新古典經濟學家走的是假設人們會在一次決策中,做出所有相關事務的決策之路,如有能力且願意在一次決策中做出一生的消費與儲蓄決策;而我所走的是人會分次序列的做出相關事務的決策之路,是一條新古典經濟學家可以走,但卻錯過的理論之路。

常態科學與科學革命

在科學哲學領域最重要的經典之作《科學革命的結構》書中,Thomas Kuhn說明科學活動主要可分成兩類:常態科學與科學革命。常態科學活動的目的是在既定的分析典範下進行解謎活動,科學革命的目標則是尋找一種新的分析典範。

現在的經濟學家是以新古典經濟理論來進行推理,也就是在新古典典範下進行「塞框框」的常態科學活動。他們利用這一套方法看世界,可是這一套理論是充滿爭議且不切實際的,但是在它已被奉為至高無上的教條的尷尬情境下,經濟學家面對這些問題的最好策略是「避而不談、視而不見」。那有更好的抉擇嗎?

我主張我們不應該逃避問題,雖然這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還是應該勇敢嘗試尋找到一種新的分析架構。這個分析架構的誕生就是這樣的研究動機下的產物。從Thomas Kuhn的科學哲學的觀點來看,這個研究成果迥異於一般性的經濟學研究成果,這是一次發動經濟學「科學革命」的嘗試。(文/蔡晉宇整理)

NO.942 | 更新時間:2015-10-27 | 點閱:171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