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爾不群 2014-10-20

世界最聰明大學臺灣第一人葛如鈞 多視角看世界 沒有單一答案 企圖建構華人創業資訊平台

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被稱為Google的未來學院,是由谷歌(Google)、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以及菁英科技界專家聯合建立的一所新型大學,旨在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

【記者黃怡玲專訪】「我希望創造一些東西,留下一點什麼,讓這世界因而改變一些運作方式。」說這話的人是臺灣第一位獲選進入「奇點大學」,並已結業返臺的葛如鈞,他是資傳系校友。

點與點的連結

能進入奇點大學的重要關鍵是,葛如鈞在短短時間內成功達成募得美金3萬元學費的挑戰。擁有傳播、設計、科技等跨領域背景的他認為,「跨領域的朋友圈造就寬廣的影響力。」友善連接人與人的連結點,形成巨大的人際脈絡,是他成功的祕訣。

將點連結點,成就新的創意價值,葛如鈞認為「這世界上再無全新的梗」,並引述賈伯斯的話強調,「創新就是把看似不相關的點連結起來。」

葛如鈞並計劃舉辦「奇點臺灣」講座回饋贊助者,「知識無價,既然是去求取知識,那就以知識做為回饋。」回歸本質思考,葛如鈞期望將自己定位為媒介,將奇點大學的知識與眼界帶回來,希冀影響臺灣的思維。

古老的智慧歷久彌新

經過奇點大學為期十周的課程洗禮,葛如鈞分享道,「世界需要具有創新、改變世界能力的人。」這個人必須擁有寬廣的視野與豐富的知識層面。而葛如鈞認為華人悠久的文化思想是優勢,也是厚實的根基。

葛如鈞肯定地說道:「世上唯一固定不變的事,就是所有事情都在改變,在科技時代改變地更快。」他笑說,「這道理早就蘊含在《易經》中了,古書所闡述的道理歷久彌新啊!」歷經最先進科技訓練的葛如鈞更提及老莊與孔孟思想中令他讚嘆處。鑒古知今,他說自己透過古老經典的知識與智慧,思考未來。

大學啟蒙多元思維

從小喜歡線上遊戲的葛如鈞,選擇就讀資傳系。談到在淡江求學的階段,葛如鈞感謝系上開課範圍廣泛,開闊了他的視野,「當年就是什麼都要學,包含理則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等,再加上電腦設計。」他肯定多元的課程設計對他幫助很大,「接觸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看事情就有了許多不同的觀點,所以我也能面對不同理念的人。」

讓葛如鈞最難忘的是啟蒙恩師盧憲孚,他回憶當時課堂上的一門「五感(視、聽、嗅、味、觸)」作業令他震撼,從此敲開了他找尋自我的價值與通往成功的大門,「在14、5年前,創意觀念未盛的時代,是盧老師帶領我領略創意思考的大觀園,他讓我知道看事情有許多面向,要隨時打開自己的感觀,容納多元思維。」葛如鈞並強調答案不會只有一個,要多視角看待,「更要培養接受與消化多元可能性的思考方式。」

因著家人的鼓勵,意外考取研究所的葛如鈞笑著表示,自己討厭猶豫,因此當時沒太多考慮,就繼續讀書了。憑著這股衝勁,與廣角的吸收力,葛如鈞一路從傳播、設計到資訊工程,跨領域的專業背景,造就了他開啟奇點大學的大門。

無畏失敗解開謎團

又是什麼原因讓葛如鈞能從來自世界各地五千多位佼佼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奇點大學的新生?答案是「想去解開why」的動力。

從小對事物存有許多疑惑和不解的葛如鈞說,「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楊德昌《一一》這部電影中8歲小孩洋洋所說的話,對於喜歡嘗試新事物,抱持著高度好奇心的葛如鈞而言有如醍醐灌頂,「我就跟洋洋一樣,希望能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或他們想知道的事情。」

「人既然活著,就要去做一件非你活著不能做的事情。」受賈伯斯的思維影響,葛如鈞「想要撼動這個宇宙」的理想很強烈,「想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你必須一再挖掘自己,及早定義與了解自己的價值,累積能量、視野與資源。」他也鼓勵,「不要害怕失敗,失敗也是一種成功的累積。」

有目的地「玩」挖掘自己的才能

對於時間的管理之道,葛如鈞說自己:「從不浪費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有目的地選擇休閒娛樂,注重其帶來的價值與效益,「讓休閒成為紓解,也成為工作時的素材。」

葛如鈞一再強調「儘早找到自己的才能,而這才能可以是任何事。」並進一步提點如何挖掘自己,「當你做一件事所花的時間與精力比別人少,但卻得到比別人高的評價,那就是你的才能。」

葛如鈞引述作家村上龍說過的話:「最討厭沒有能力的人。」他因此勉勵學弟妹選擇做3種人,第一,創意者;第二,深度思考者;第三,膽大心細者。他認為,「現在的社會越需要多元,培養無法被電腦及人工智慧取代的創新創意思維,越是單一的事就要越深入。」

對創業興趣濃厚,歷經創業的艱辛,因此想建構「華人創業資訊平台」的理念依然沒忘,奇點大學結業後,葛如鈞在觀念上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創立這個平台除了需要有更多人力與心血的投入外,核心的概念更重要。「核心就是自己,越早找到自我價值,並多元切換角色。也就是價值觀的變與通,讓多元價值在需要的時候附著在身上。」

未來葛如鈞規劃將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思考重點有系統的置入平台,以嘗試解決華人圈經驗資訊未整合的現象。

NO.943 | 更新時間:2014-10-20 | 點閱:167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