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14-12-01

【翰林驚聲】 TEDx Taipei共同創辦人 許毓仁 刺激思考 主動創造未來

講題:實驗未來

時間:2014年10月16日上午10時(攝影/吳國禎)

TED代表科技(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設計(design)是跨界的智庫,也是個對話平臺。1984年由Richard Wurman在加州創立,2009年開放品牌授權,讓全世界有興趣者用TED的模式和在其品牌準則下來經營。這個由會員自行策劃,TED官方認可的會議叫做TEDx。以城市為名,用在地的故事,把城市的創新向全世界散播。TEDx Taipei藉由故事的方式來記錄華人智慧的軌跡,講者來自不同領域。

對於未來,你會怎麼想像?未來所邀請TEDx Taipei共同創辦人許毓仁以「實驗未來」為題,演講如何主動創造未來。許毓仁說:「未來並非憑空想像,應要探究根源不被問題的表面所限制,以尋求根本解決之道。」

許毓仁想影響一億個小孩子!

會將TED引進臺北,主要是希望將其結合教育、設計、科技、娛樂等對話平臺,將各行各業的創新案例留下紀錄資料,期許藉此改變他人的思維,進而改變行為。

我認為,未來臺灣應從事回饋社會的工作,創造有意義的產業,發展良心事業,因此希望藉由TED這個分享故事的平臺,來改善臺灣的教育體制。未來若能將演講內容加入國小、國中的教材中,譬如將失傳的傳統工藝、新一代年輕榜樣極限運動家陳彥博等,並在課堂上以討論方式進行教學延伸,這不僅能傳承歷史價值,還能鼓舞學生勇於嘗試。

我想影響一億個小孩子,來刺激學生們思考及想像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貨櫃性思維VS.系統性思維

對於「實驗未來」,我以「物件導向與圖形使用介面」之程式研發先驅,美國軟體工程師艾倫‧凱(Alan Kay)廣為人知的名言:「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是創造它。」來分享我對社會的觀察。

人們總花太多時間去預測,只專注在短期的利益,而忽略長遠的結構性。以臺灣選舉文化為例,常有只為利益而出現的選舉支票,很少真正為了臺灣的未來思考。究其原因,或許部分是因為臺灣學生在每個升學階段都被體制限制住,因此箝制了想像力,導致對於未來無法及時應變的窘境。

藉此延伸的是,目前臺灣人常陷於「貨櫃性思維」,意即容易被框在單一事件中,而少了往前邁進的動力,及後續執行應變措施的能力。近期的食安危機即為一例:企業和政府只專注於媒體疲勞轟炸似的謾罵,而缺少了自行分析及重新定義問題的能力。

2014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任伊藤穰一於TED年會中分享,「擁抱未來世界的九大原則」,分別有:韌性而非強勢、系統而非物件、反思而非服從、吸引而非強迫接受、大方向而非路線圖、群眾而非專家、勇於冒險而非守舊、實踐而非理論、主動學習而非被動接受教育。在在點出新世界和舊世界思維的差別,我認為這也是未來世界的走向。

因此我認為應以培養「系統性思維」為努力的目標,來訓練思辨、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大眾認定的「正確答案」提出質疑和反思,並創造不一樣的思維,這樣也許能碰撞出與眾不同的新想法,還能符合未來倚靠群眾解決問題,以及去中心化之商業管理趨勢。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3年的「STEM人才培育國家整合策略」(STEM cohesive national strategy)中,所著重是各部會整合教育資源來共同培育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人才,以拓展更多職場機會的內容,這即說明教育發展的重要。

在「2014年全球最棒國家」(Good Country Index)的評估指數中發現,優良國家指數不再侷限於國內生產毛額,還依據各國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文化、科技、世界秩序,以及人類健康福祉等的貢獻排名。榮登全球最棒國家的愛爾蘭並不是強權國家,從該國經驗中可看出目前臺灣所面臨的問題,多半是因沒有長遠思考而停滯不前。

未來,人類的角色就是創造各種新的可能性,以增進對於災害的應變能力,防範天災人禍的發生。

創業後,要留給世人怎樣的故事?

對於主動創造未來,我認為「創業」給我深遠的啟示。我對創業的思考是來自爺爺的傳家鐵觀音茶葉罐,每當農事後,爺爺會沏壺茶對我說:「人生的秘密都在這茶裡。」等我承繼了鐵觀音茶葉罐後,發現竟是空的。我想這是爺爺要我用自己故事填滿它,再傳承給後代。

大學畢業後,我不再受臺灣教育體制安排,於是跟隨我的偶像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切格瓦拉的紀實,到中南美洲旅行4個月,過程中我不斷地反覆自問:「我能做些什麼,使這個世界會因為我而不一樣?」後來因為室友的一封電郵,毅然地前往舊金山第一次創業,協助軟體開發商進行網路行銷工作。

在創業過程中,領悟到「無知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藏」。一切重新開始,每天創新點子後再重新推翻,逐步檢討修正,最大的改變就是勇於發問並積極嘗試,灑脫地享受失敗給自己的磨練,相信自己未來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因此,我想給年輕人的建議是,不要耽溺於短期利益中,選擇工作不因便捷或待遇較佳,而是選擇發展條件,要清楚自己在投入這份工作後所能得到的收穫。勇於挑戰,不要安於凡事順遂的直線,可以試著多繞幾個圈到達終點,能看到不同且豐富的人生風景。

關於創業,我認為最大的恐懼是來自於自己,因為要先學著認識自己,要忠於自己的初衷,不被打擊所影響,遇到的困難可能只是希望你能更好。學著如何開創未來、建立社群及接受失敗,是創業最根本的真諦,對於未來的想像也會多更多。(文/莊博鈞整理)

NO.949 | 更新時間:2015-10-27 | 點閱:114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