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讀書人 2015-03-23

快樂與閒暇經濟

導讀 賈昭南 國企系副教授

去年年初,國企系系友會在中華民國淡江大學校友總會總會長也是國貿系榮譽系友陳定川先生推動下,再度恢復活動,並在第二屆會員大會中,擬定慶祝建系五十周年活動。活動內容之一就是由國企系主導,舉辦一場探索普世(Global)價值的「快樂(幸福)與閒暇經濟」座談會。座談會於五月底順利舉辦,並將會中所提論文,編製成這本屬於人文科普類的論文集。全書分「快樂經濟學簡介」和「論工作與閒暇倫理」二個大主題,加上四篇自由與談的短文所組成。

近年來,「幸福經濟」一詞,已經成為媒體和社會所關注的主要議題,其緣由無他,為什麼人們日漸富有,物資生活越來越好,理當越來越快樂,卻未見快樂程度明顯提升?有些人甚至還越來越不快樂。

快樂經濟學由總體經濟的角度,探索國民所得成長、失業、通貨膨賬等總體經濟問題對國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國民幸福感並未隨所得水準提升,而有顯著提升的現象,首先於1974年經美國賓州大學經濟學家依斯特林(Richard A. Esterlin)提出,隨即引起廣泛的關注,並吸引各界投入研究,影響所及,各國經濟政策制訂者開始編製幸福經濟指標,作為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資料。美國總統歐巴馬轉向關注國民失業問題,即受此方面研究的影響。

在同一個時期內,心理學界許多知名的專家們,一反過去只注重人們負面心理的研究,轉向思索人類的正向心理,並於1990年代末期創設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對影響人們快樂感的因素展開調查,並發展如何增進人們快樂的方法。哈佛大學為了降低學生學習壓力,提升學習成效,自2006年開設正向心理學課程,目前已經成為校內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經濟學與心理學界對人們主觀快樂感的探索,逐漸合一,於是一個新興的行為經濟學領域在1990年代開創出來,領導人之一的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更獲2002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的殊榮,研究主題可謂五花八門,結論也深具啟發性。

NO.959 | 更新時間:2015-03-23 | 點閱:105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