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花園 2015-04-27

同言同語--同理心的力量

文/諮商輔導組提供

曾經讀過一本繪本《熊與山貓》,故事描述熊的好朋友─小鳥過世了。熊無法接受這件事,於是牠將小鳥動也不動的身體放進盒子,帶著死去的小鳥繼續生活。熊的朋友們得知盒子裡放的是小鳥的身體後,都勸熊「要讓事情過去」、「忘了小鳥吧!」......。但熊聽不進去,便開始躲著這些朋友。有一天,熊走到一片草原,遇見了正在旅行中的山貓。山貓問熊:「盒子裡有甚麼?」熊猶豫了一下,但仍舊鼓起勇氣把盒子打開,讓山貓看。

山貓看完後,只靜靜地說了一句:「你們一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熊非常地驚訝,因為從來沒有人跟牠這麼說。於是,牠回憶起和小鳥曾經度過的美好時光,斗大的淚珠一顆顆落下。最後,牠在山貓的陪同下,埋葬了小鳥。

這是一個悲傷卻溫暖的故事。它訴說著失去,熊失去了摯友小鳥;但它也訴說著被理解,就像山貓理解了熊的失去。生活中,我們也曾遭遇變動:可能是失戀了、或一直陪伴在側的寵物失蹤、或者親近的家人過世。我們都曾經是繪本裡的熊,都曾經失去過小鳥,但我們的身邊卻不一定有山貓。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熊的朋友們是為了熊好,要熊忘了小鳥,但看起來效果並不好還讓牠開始避著朋友們,躲起來想念小鳥。

那麼,甚麼才是真正能傳達關心的同理心呢?其實,同理心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尤其是在人際關係發生衝突或誤解時,若能設想對方的處境,也許問題馬上能迎刃而解。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而且處理得不好,我們自以為是的關心、鼓勵,時常會成為對方的壓力。打個比方來說,當我們遇到憂鬱症的朋友,我們並不會跟他說「加油」,因為在他感到憂鬱之前,他可能已經很努力了,所以這聲加油,非但無法成為他的助力,聽在他耳裡,反倒像是在告訴他:「你還做的不夠好,所以要加油。」

那如何才能針對對方的需要,傳達我們的關心呢?在回應對方之前,教你幾個簡單的小步驟:

1.專心聆聽:

先別急著提出自己的見解,先讓朋友把想說的事情說完。不時點頭,或覆述對方的話,表示你有在聽。

2.設身處地:

在回應對方之前,試想「如果我是他,我會不會有跟他一樣的感覺?」如果有,那當下你最想聽到的是甚麼?也可以試著跟朋友分享你的經驗,表示你理解他的感受;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可以回應他的狀態,如:「你看起來真的很難過。」

3.真誠陪伴:

就算幫不上忙,也可以只是安靜地陪伴朋友,並真誠告訴他,雖然可能幫不上忙,可是你願意陪伴他、支持他。

如同山貓只是輕輕地道出熊的心聲,然後陪伴牠去把小鳥埋葬,同理心就是,體察朋友的心情,然後陪伴。當然,這份體貼並不是與生俱來,是需要練習的。就連山貓溫柔的背後,可能也經歷過失去。所以有時,我們並不需要急著幫朋友解決問題,而是只要那麼一點點的聆聽,那麼便能如和煦陽光,讓人感到舒服,感到愉快。

NO.963 | 更新時間:2015-04-27 | 點閱:92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