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2-03-25

走!咱們賞花去

文\李榮馨 攝影\陳震霆、邱啟原

三月是杜鵑花開的季節,賞花的人潮在每個放假日湧向陽明山,事實上,由於本校校園花園化的推行,當冬天的腳步遠離,校園裏剎時開滿各式各樣的花朵,破除了賞花得上陽明山的迷思。現在,就請你帶著賞花地圖,一同搭上賞花列車,遊覽校園美景。

第一站:驚聲銅像

以本校前身英專創辦人張驚聲先生之立身銅像為中心,布置的圓型花壇,花壇內及四週種植楓樹、大王椰子、櫻花、茶花、九重葛等植栽。將醒目的花園作為進入校園的起點,想必是一般大學鮮少的情景。總務處為了讓樹木新枝能遮蔭又不擋住視線,時時修剪調整,何處該栽種何草皮,也是總務處同仁最傷腦筋之處,而驚生銅像前的類地毯草正是在歷經風吹雨打的篩選後,脫穎而出的結果。氣候與土壤等先天條件,也讓驚生銅像周圍的九重葛形成花牆,在開花季節成為全國大學最美麗的圍牆。

第二站:覺軒花園

通往覺軒石階步道的兩旁種滿了墾丁最有名的麻黃板根,一進拱門,假山、水池、及木工精細的涼亭古色古香,一旁的瀑布聲讓人心曠神怡,宛如身處水濂洞。經過轉折處,觀音山全景就在眼前,讓人忍不住駐足留連,大飽眼福。總務處鄭傳傑主任邊逛著覺軒邊說,現在覺軒剛落成,許多花卉及佈置都還在實驗階段,他指著澆水的橡皮管說,未來這都要改成隱藏式澆花器,以免拍照時妨礙觀瞻。覺軒庭園是淡江為所有淡江人準備的另一處心靈休息站,除提供同學休憩及三五好友聚會之外,游泳館落成後,緊鄰覺軒之三教室將改裝成交誼聽,加裝落地門正對覺軒花園,預計暑假動工,下學期即可正式使用,屆時將大大提昇覺軒的附加價值。

或許有人覺得覺軒過於人工,但是,能將這片原為苗圃的死角,化腐朽為神奇造就出今天的覺軒美景,供同學觀賞使用又如何不讓人驚歎與感激。

第三站:情人道

順著覺軒往上走,迎面而來的是情侶約會最佳地點--情人道,位於宮燈教室後方的情人道,充滿浪漫愜意的氛圍,為了迎合不同的喜好,事務組特將兩個花棚漆成白色與紅色,在上方種植的炮仗花與紫藤,呈現出自然而非刻意的美感,供同學自由選擇休憩。

由於情人道樹蔭較多,草皮生長不易,總務處特將三種植物混和種植,以評估何種植栽較適合。所以,校園植物不是隨意鋪陳,而是經過再三的考量與實驗,以求最適宜、最美觀的。

第四站:瀛苑

曲徑深處,柳暗花明,「瀛苑」若隱若現,春季櫻花盛開時,別有一番新貌。花園式設計的瀛苑,位於宮燈教室後方,喜歡羅曼蒂克的同學,絕不能錯過到那兒走走。瀛苑為二十年前創辦人張建邦的住所,目前為招待外賓之用,為了塑造其為開放的空間,特以石頭步道將其與情人道連接,瀛苑前醒目的噴泉為第二屆畢業生所贈,由國賓飯店老闆藍蔭鼎先生所設計,其架高的池塘設計,造型獨特,為瀛苑景緻的代表。池邊頗有歷史的石椅與新添購流線型的大理石板凳共存,更有新舊交融之美感。

第五站:歐式花園

另外,位於情人道旁,通往瀛苑的歐式花園,原是傾倒垃圾的場地,在興建圖書館時,將地下室的土移至該處填平而成的,園內的鳳仙、四季海棠、美人櫻,在總務處細心的設計下,五顏六色的花朵排列出的圖形高雅,一點都不做作。

第六站:宮燈道

歷史悠久的宮燈教室為學校最負盛名的建築之一,二側成排的龍柏、草皮周圍的薔薇、步道旁的杜鵑花皆為宮燈道上最醒目的植栽。尤其是四季盛開的薔薇在台灣可說是碩果僅存,日前噴灑農藥不慎波及的部分,由於盛產地彰化已無該品種,總務處特將剩餘薔薇截枝,送至山上培植,再重現全貌,如今眼前盛開的一株株花朵皆得來不易。

另外,為了方便同學作戶外教學,總務處對草皮的高度及生長格外關心,不但將草皮重新剪掉、舖平、噴沙、澆水,更讓高度不一的草皮回歸平坦,強調水準要夠才能做戶外教學。

經過宮燈教室廁所旁,可別嫌石椅老舊,僅存的六張石板凳可是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椅腳旁「英專」的字樣如今還依稀可見,它們不但陪伴淡江成長,更見證了校園花園化的足跡,

第七站:福園

「下課後福園見!」是每次會面最愛說的一句話,那個男女皆愛的老地方,記載了見網友、看妹妹、打屁聊天的回憶。常常可以看到同學三三兩兩坐在福園聊天,對來往行人品頭論足,或是享受著難得一見的陽光,宛如洗日光浴般的悠閒,亦或是一大群人熱烈討論待會家聚的地點。如果有人被四腳騰空抬起,一群人大喊:「1、2、3、丟!」那可又是福園最頗負盛名的傳統。「到福園慶生去!」,將當天生日的壽星丟進福園的池子裡一像是本校學生對待壽星的另類慶祝方式,這個池子淺,被五花大綁,丟進池中的時候,除了全身像落湯雞般狼狽,倒也無事,畢業時的團拍地更是少不了福園,與福園的情感想必是讓大伙都難以忘記的。

福園擁有以礫石堆砌成的人工瀑布,瀑布下方設一水塘,塘中飼養的錦鯉,永遠不寂寞。鄭主任表示,福園的水池日後將加裝過濾系統,與廠商合作,由廠商提供錦鋰並設置販賣機,加強維護,改善水不乾淨衛生問題。

使用率最大的草皮長不茂盛倒也無妨,只是下雨天,光禿禿的草皮就更不好受了,由於土質鬆軟加上雨天泥濘的爛泥,足下的小草哀嚎不已,所以,下雨天勿踩,除保護他們外亦保護自己。

最懂得呵護花園的園丁

無暇觀賞校園景緻的同學,即使經過色彩繽紛花叢邊,也不曾停下腳步,熙熙攘攘的來往人群,看在與花園為伍的鄭傳傑主任眼裡,真有不識貨之感。視校園為自家後花園的他,每天最大的任務也是最愜意的時間大概就是逛校園了。

鄭主任表示,本校一向以無圍牆之校園為本校精神,自八十五學年度起由早期推動之「校園公園化」,邁入「校園花園化」,強調校園的美化環境作業,每年不但編列約五百萬的預算,執行校園美化工作,事務組更依據校園不同地區的地形地物,逐年施以景觀設計與美化,並持續進行花木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填土、灑水、落葉清理及水土保持等環境維護。

至今,校園內已有各式不同的豐富景觀,如:宮燈教室的中國式建築、書卷廣場的西式庭園、牧羊草坪旁的歐式景觀、日式造景、福園的水石植栽、文錙藝術中心前的噴水廣場以及新完成的覺軒花園等,不僅提供全校師生良好的教學環境,更是淡水居民日常休憩與各地遊客遊玩的熱門景點。

為了更能貼近植栽的世界,鄭傳傑主任特拜讀園藝大師梁悅美教授的著作「盆栽藝術」,其中便強調中早在唐朝時代就已十分注重盆栽美化,鄭傳傑引述古人曾說「在養樹中得養人術,曲成直難直扭曲易」一句強調,學校教育與植栽精神相同,若樹木不修剪、花圃不整理,任其自由生長,反而凌亂不堪。但植栽的藝術就在於,綠化中需考量四季花期之不同,比如鳳仙花與海棠是否搭配,顏色與整體氣氛是否合宜,種種考量皆是為了更能貼近同學視覺上的享受,帶來更多的心靈陶冶。

雖然淡江校園佔地並不算寬廣,可是就在創辦人的堅持與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淡江校園早已成為淡水地區重要的景觀標的。所以,校園花園化不僅造福了所有的淡江人,開放的校園也提供給更多人徜徉涵泳的機會。當你無意間經過不同於一般校舍的景觀時,可以試著讓自己的腳步放慢,環視一下周遭的景致,相信必會有更愉悅的心情,做為再出發的動力。

NO.496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200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