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志堅報導】由資圖系舉辦的「海峽兩岸大學出版社暨學術出版研討會」已於上週二閉幕。海峽兩岸大學出版社人員、業界代表,就大學出版社經營策略、實務操作以及兩岸各自不同的出版環境,做意見上的交換及討論一些現實面的問題。
至於大學出版社的定位,國外和國內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國外將大學出版社是對學校一項評鑑的標準,通常都是一級單位。然而國內的出版的部門通常隸屬於教務處之下,是二級單位。單位等級的不同,經費的多寡自然影響到出版社的成效。
此外,大學出版社的本質並非是營利,而是學術出版。在一道道繁複行政手續下,一個完整的出版周期太漫長,而錯失時效,而且充滿行政編組上的變動。因此,與會人員皆認為,秉持學術性質的大學出版社必須尋找自己的財源,或與業界合作。
來自大陸的學者、專家亦分享經驗表示,大陸在二十幾年前,開始發展大學出版社,一開始也遇到類似的困境。後來建立了學校的品牌,再加上大陸學術界對於教授的升等,要求需有一定的著作。另外較為嚴格的出版制度,以及嚴謹的學風,使得大陸的學生和教授,不斷的追求學問的極致,市場當然也就擴大。而且大陸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較為全面,並不侷限於大學生和教授,因此獲利空間較大。
NO.56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67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