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浩豐淡水校園報導】本校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與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於4月12、13日在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辦「2019年永恆、轉化與創新:民間社會力25週年實驗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以紀念410教育改革25週年、教育基本法制定20週年,以及華德福教育100週年。教育部部長潘文忠特地蒞臨,前教育部部長暨本校教政所講座教授吳清基、校長葛煥昭、教育學院院長潘慧玲等國內外學者、各界實驗教育等相關人員等約500人交流,回顧和展望實驗教育的歷程。而三民高中師生團隊也到場見習大學研討會的討論情形。
葛校長歡迎貴賓蒞臨後致詞表示,很榮幸參與本次研討會,教政所和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通力合作,一起回顧臺灣教育改革的重大發展,尤其在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讓實驗教育有了法源依據,讓實驗教育型態蓬勃發展,符合家長、實驗教育團體等教育多元辦學的期待。
潘文忠部長致詞說明,這是別具意義的研討會,充分回顧民間社會力的點點滴滴,也是最好的經驗分享會。潘文忠指出,自身見證和肯定教育改革的歷程,從1987年政治解嚴以來,見證臺灣教改的艱辛,許多實驗教育先進為了教育價值衝撞體制,讓實驗教育的法治基礎增加彈性;410教改25週年來功過都有,但仍逐漸將教育價值回到學生主體,以多元路徑上發揮學生潛力和發展,在教育價值上有所提升。
吳清基表示,大家齊聚在此是值得高興的事,臺灣是民主開放的國家,在「有教無類」的教育核心價值下滿足學生的多元潛力和智慧開展。吳清基強調,教改不分政黨,重點是要以學生為主題,以多元方式讓學生發揮潛力。
長期協助與關注十二年國教的潘慧玲則感謝各界在此回顧教改歷程,1987年戒嚴以來,民間教改團體陸續成立,為臺灣教育提出各項建言,展現民間社會力,潘慧玲提到,從歷史縱橫來看,因為有著先進們對教育價值有著未來想像,才能使臺灣教育展現多元,教育學院將成立未來學系,敬請期待。
教政所薛雅慈補充,本次研討會以永恆、轉化、創新為題,代表教育價值是永恆的,教育改革則因應環境而不斷變化,實驗教育則是創新的結果,薛雅慈他感謝:「臺灣所有辦學團體與教育者的辛苦經營與付出,使臺灣實驗教育發展走向不斷演繳、更新、重新改造、與永續的旅程。」
本次研討會中的4場演講中,邀請到德國斯圖加特自由大學優律詩美教育系教授Matthias Jeuken,主講「Courage for Individuality: Waldorf Movement for 100 Years」:蒙特梭利國際學校校長及創辦人之一Karin Ann分享「Montessori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Journey of IMS from Birth to Adolescence」:香港自然學校校長葉頌昇介紹「情意自然教育作為體驗教育,如何在自然學校實踐」:臺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410教改運動發起人黃武雄講解「教育三書-現實教育可以做什?該做什麼?」。此外,會議也針對「華德福教育系統的全球與在地經驗之發展 回顧與展望 」、「蒙特梭利教育系統的全球與在地經驗之發展回顧與展望」、「原住民實驗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原住民實驗教育發展的回顧與望」等7個主題,發表約40篇論文。
另外,會議亦安排優秀碩博論文發表會及頒獎暨實驗高中生優秀專題分享會環節,邀請慈心華德福12年級生鄭質以「我遇見一個死刑犯」為題作分享,同時也有「社大20週年論壇」、「實驗教育中心發展與展望論壇」就中央、地方政府與大學推動實驗教育的發展與未來展望議題作深入討論。除了研討會外,13日下午15時在本校文錙音樂廳舉辦音樂會,邀請文山社大音樂社團、北投社大合唱團、全人實驗學校等多個實驗教育團體及學校,以敘事音樂會的方式,從故事與音樂貫串民間社會力25年的發展歷程。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許添明閉幕致詞中提出4項意見回饋,第一點是實驗教育經常被誤解為是把學生當作白老鼠的過程,但其實是為了學生著想,並非在實驗立場;第二是任何教改都需要官方與民間互相合作,教育的反思很重要,可以令教改的溝通更暢通;第三是應該讓實驗教育有與社會更多對話的機會,讓許多人了解實驗教育的議題;第四則是,教改的關鍵是提供平等傑出的教育機會,他說明:「實驗教育不應只是精英的教育,更應該吸收大量的學生,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受到更好的教育。」
與會者之一、台北市民族國中校長蘇慧君表示:「這次研討會討論到實驗教育的不少面向,在思考實驗教育精神與法規的部分也很重要。對我們來說讓每個孩子都能以自己的進度的學習,讓他們保持學習的動機與熱情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