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20-11-02

【翰林驚聲】嘗試低碳生活 黃正忠談循環經濟達成環境永續

主辦單位:統計系

時間:109年10月6日下午2-4時

地點:守謙國際會議聽HC306

標題:低碳與循環經濟所創造的真實價值

主講人: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博士

我們都是地球的一份子,在經濟有效利用的情況下,嘗試低碳生活與循環經濟帶來的效益,且融入你我的生活,達成環境永續的目標,是目前最重要的議題。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企業虧損、工廠倒閉,如何重啟世界經濟?我認為不應該只在乎經濟發展,而更應該重視環境的永續,延長物資的生命價值,達到有效的循環利用。以電能舉例:臺灣的電動機車龍頭GOGORO亦或是美國電動車知名品牌特斯拉,都是在近十年中崛起的新興產業,他們之所以能快速站穩經濟地位,就是因為有效利用能源策略,電動車的能源效率相比油車提升30%,將環保永續納入經營方針。

如果你家電梯按鈕上是一片銅片,恭喜你住在超級豪宅。因為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銅製品」表面只能存活4小時,而在其他物品上則可能存活超過3天,將銅金屬再利用就是達到「銅」的永續循環。而大家普遍使用的醫療口罩,在全世界從5元賣到1000元,這次疫情也讓人們知道安全的環境、健康的身體、買得到疫苗、付得起生活費的可貴。因為未來世界人類只有愈來愈多,可用的資源卻是愈來愈少。

而臺灣呢?原先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在能源占比要達到20%,到目前為止,再生能源已佔15%,真正的綠電只佔6%。臺灣的農業自給率不到3成,人口數持續增加,森林占2/3國土面積,如何有效利用森林這項天然的儲碳資源,將資源有效利用,如何兼顧循環永續不濫墾濫伐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科技大廠推崇的「碳中和」目標,不管是小至臺灣的生醫公司,大至台積電、甚至是蘋果,都在近年提出在2050年達到百分之百使用綠電的目標。究竟這麼龐大的企業如何辦到呢?所謂碳中和是指實現淨碳足跡為零,亦即將增加的溫室氣體有效自我利用的能力減少。通過特殊的方式去除溫室氣體,例如碳補償來減少碳排放。將碳排放化為權利或是金錢,如果排碳增加,就在各地種植樹木,目的是讓大氣中的碳排放達到平衡,不要有多餘的二氧化碳再進入大氣循環中。因為碳會在人體造成許多傷害與疾病,資料顯示成長最快的癌症就是肺癌,排碳量下降不但可以讓地球永續發展,也能降低自身罹患疾病的機率。

何謂循環經濟?舉例來說,我的皮夾是來自別人家不要的皮沙發,許多廠商將廢棄皮革進一步轉換成皮包、皮夾、皮帶或其他物品,可以繼續擁有利用價值。另外最好的例子就是手機製造日新月異,人們替換手機如此快速,如果能將手機回收,而不是丟棄,有非常多的金屬及零件能夠延續給下一個產品使用,就達到循環經濟的目的,將所有物品的壽命盡可能延長,絕對是有利可圖的產業。

循環經濟例子如世界各大知名服飾產業,也都開始進行自家產品的回收機制,有廠商計算一件外套製造多少的碳排放,也有廠商希望大家在購買新商品時,能夠將自己不要的舊衣拿回店面進行回收利用,將資源妥善利用進入下一個循環,讓舊衣服經過高科技化身為下一件人見人愛的新衣。而建築業也可以達到永續利用,舉例來說,歐洲許多國家像德國、荷蘭,提出許多高標的能源標準,荷蘭為了展示如何循環利用資源,建了一個展覽館,裡面所有使用到的器材好比牆壁、鋼骨,小至桌子椅子,都是他人不要的廢棄材料,或是從即將拆除的大樓取得,而荷蘭三分之一土地都是填海造陸,必須改變為新思維:「還土於水」,因為近年全球暖化海平面不斷上升,將原先建築在土地上的房屋使用輕骨材,完美的建於水面上,也考慮到萬一房屋將來需要拆除時,所有建材可以再利用,將資源投入循環利用而不是丟棄。

最後要提醒大家:「永續發展已經不是離我們多遙遠才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在現在這個當下你我都必須關注的。」因此各類型企業都應該思考如何轉型及評估循環經濟的價值,永續發展是為了考量未來給子孫留下活路。不要將產品變成一次性,用完即丟,試著在製造時即考量到留下可以循環再利用的零件,進一步達到永續繁榮。(文/林禹彣)

NO.1113 A | 更新時間:2020-11-02 | 點閱:66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