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1-06-04

童年過往 ■小風

古厝

外公家是一棟外表極其普通的閩式古厝:紅磚砌成的三合院,大廳前有個廣場供曬榖之用,成排的朱槿樹則將房舍ㄇ字型的缺口巧妙補平。古厝的南邊尚有個小菜園,栽種著絲瓜、甘藷以及龍眼樹等作物。南台灣充沛的日照給了它們絕佳的生長環境,因此我們一年到頭都有天然的有機蔬果可吃。

這三合院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歷經無情砲火而能保存至今,也算是那段歷史的見證吧!外公說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正三十出頭,家中老小多張嘴巴等著吃飯,即使空襲連連,仍舊得下田工作。有次正忙著,一架軍機不知不覺就挨近了,朝著田裡拼命掃射。說時遲那時快,外公靈機一動,趕緊趴在地上裝死,才僥倖逃過一劫。

我剛出生時,父母親還沒有自己的房子,賃居在一座三合院中,距外公家僅數百公尺之遙。每天清晨,他們就把我送到古厝,傍晚再接我回家。孩提時期的記憶不甚清晰,但有一幕極其鮮明:每天早上我一到,外公就先將我安頓好,再沖一杯熱騰騰、香噴噴的米仔麩讓我喝(我幼時胃腸較弱,喝牛奶會拉肚子)。那景象深刻印在我腦海中,讓我至今一回想起,就要熱淚盈眶(外公已於六年多前去世)。

隨著光陰流逝,我慢慢學會說話、走路,也開始懂得一些人事。那些年,外婆熱中和同村的阿婆們玩四色牌作為消遣。有時候,她會牽著我的手,走幾條街去會那些牌友摸個兩把。我怎麼也無法回想起,當時一整個下午,我是怎麼度過牌桌旁的漫長時光的?我只記得,黃昏時外婆牽著我的小手回古厝,叮嚀我絕對不能告訴外公她打牌的事。我點點頭,祖孫倆的影子在夕陽下拉得好長、好長。

外公的拿手菜

外公的廚藝可不是蓋的,他會從市場買回五花肉,切成薄片後下鍋搾油,搾好的豬油香噴噴,可以拿來作烹調用油:「炒菜不必放肉絲」;也可以待其冷卻凝固後用來拌飯,那滋味簡直棒呆了;炸過的豬油渣十分有嚼勁,佐以醬油或豆豉略炒,又是一道美味佳餚。豬油也是他另一道拿手菜──麵線糊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把麵線捏碎,放進冷水中(一定要用冷水,否則麵線煮不糊),再加少許豬油一塊熬煮,等到麵線煮糊了即可上桌。香味四溢的麵線糊,入口即化,極適合未長牙的乳兒及耄耋長者食用。以現代的健康觀點來看,豬油實在不宜多吃,但在以前的農業社會,勞動人口每天得幹許多粗活兒,豬油豐富的脂肪正好提供充沛的熱量,讓他們「頭好壯壯」,是不可多得的寶物呢!而當時已七十多歲的外公,雖然早已不再下田,也沒什麼高膽固醇的顧慮,因為他胃腸吸收能力不怎麼好,一直維持清瘦的身材,我們祖孫兩個,得以放心大啖豬油拌飯、麵線糊,而看起來「很有福相」的外婆,往往淺嚐即止。

終於惹禍了

我在外公家度過的「學齡前期」,大表哥、大表姐與小表姐已離家求學,只剩小表哥在家。除了假期時他們會回來省親,平時我便鳩佔鵲巢,把他們的房間當成探索的領域之一。我最感興趣的是大表哥自己用木條釘的書櫥,裡面有好多書,但那時根本大字不識幾個,唯一看得懂的可能是「三」、「毛」吧!除了書櫥,我對二舅媽房裡的瓶瓶罐罐也很好奇,若是藥錠類的就更非嚐嚐不可了(不知道自己怎會有如斯怪癖,大約是曾經吃過維他命C錠劑,難以忘懷那甜蜜滋味吧!)。這好奇心後來果然惹了禍:有一次,我發現一種甜甜的很好吃的藥丸,便把它當糖果吃了一顆又一顆。待大人們逮到我這個小現行犯時,我已吃掉大半罐,他們只好用最原始的催吐方法──將食指伸到我喉嚨裡掏,我吐得稀哩嘩啦,一整天食慾盡失,並被罰跪好幾小時。想當然耳,自此之後我就對藥丸藥錠之類的東西敬而遠之了。

逛菜市場

不記得是在我幾歲時,外婆在浴室中不慎滑倒,摔傷了膝蓋及腳踝。這一摔十分吃力,怎麼醫都醫不好,從此外婆行動就很不方便,步履蹣跚,一拐一拐的,上下樓梯更是舉步維艱。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樂意陪外婆走上一段長長的路,到菜市場買菜,只因那裡陳售的魚肉蔬果、什貨衣飾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給。我就像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般,四處張望有趣的事物。看著手持半月形菜刀的豬肉劉使勁剁著豬腳,我會想到過生日時吃的豬腳麵線;那邊賣菜的阿雀姨向外婆吆喝:「來哦!福嬸,今日的菜頭水噹噹,白泡泡兼幼綿綿,算你一斤十塊錢就好!」而走過賣海產的攤位,我必定要去看蝦子,因為我很困惑為什麼它總是一下鍋就變色了?最令我期待的攤位,夏天是賣粉圓、愛玉、仙草的涼飲攤,外婆總不忘記買塊外公愛吃的綠豆粉粿;冬天則是賣炸蘿蔔糕的攤子;如果那幾天沒什麼「不良表現」,外婆就會買一塊裹著金黃麵皮、炸得油香四溢的蘿蔔糕,讓我在回程的路上邊吹氣邊吃,好燙嘴的!

自己做燈籠

小時候大夥兒還有過元宵節的習俗,提燈籠、吃湯圓,而且是提的是點蠟燭那種燈籠,一不小心就會燒起來,風太大也會被吹熄,雖比不上電動燈籠方便,卻多了一份古拙純樸之美。有一年小表哥提議「燈籠DIY」,幾個小蘿蔔頭立刻鼓掌贊成,準備一展身手。孰料製作過程並不如我們想像中容易,還好經過小表哥指點,做出來的成品總算差強人意,大夥兒並自我解嘲:功能遠比外觀來得重要。那一年是我記憶中最特別的元宵節,提著自己做的燈籠,真的滿有成就感的!

戀戀情深

和外公一起吃麵線糊、和外婆一塊逛菜市場的回憶還恍如昨日,那個古靈精怪的小孩卻已經長大了。外公已去世六年餘,而外婆身體尚稱硬朗,只是行動依舊不太方便。回古厝探望外婆,成為一種原鄉的呼喚。對一個負笈外地的遊子來說,能重遊兒時舊地是種奢侈的幸福。我想,無論以後世事如何滄海桑田,我依舊會記得古厝的一切,和那些我心深處最眷戀的──童年過往。

NO.47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6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8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