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00-11-27

擔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記者舒宜萍專訪】坐在臺北市科技大樓十九樓的辦公室中,居高臨下,特別感覺心胸開闊,新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茂昆校友說,現在的他,工作愉快。他的職責是協助主任委員翁政義,擬定發展國家尖端研究計劃,結合國內學術研究專才,推動各項研究工作。

國科會由原中山大學校長翁政義出任主任委員後一週,吳茂昆接到他的電話,邀請他擔任副主委一職,他考慮三天並徵詢週遭朋友的意見,決定接下這項重擔。

吳茂昆獲本校物理系學士與碩士,赴美休士頓大學修得博士,隨同他的老師朱經武研究高溫超導,他們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一九八七年發現一種新的高溫超導材料,突破七十年來的研究瓶頸,也使「超導體」成為近年來的熱門研究之一,這項研究成果獲提名角逐當年諾貝爾獎,使朱經武、吳茂昆等揚名國際,後來吳茂昆獲清華大學延聘,選擇返國發展,於兩年前又當選中研院院士。

這位新政府團隊中的新面孔,目前負責國科會自然、人文、工程、科教等處及國際合作組的業務,每週固定開會審核各處研究計劃案的申請與執行。他說,國內這些年來在應用科學領域已有相當基礎,他將與另兩位副主委薛香川、謝清志共同協助主任委員,找出對國內整體發展最有幫助的領域,使未來科技發展有更好的導向。

至於他自己,「現在我每週仍有半天回清華,給研究生上課,我們有一個group繼續研究超導,成員有淡江的錢凡之、林大欽及其他成大、暨南的教授。」

之所以會在國際超導的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吳茂昆歸功於在淡江大二上學期,他上陳惟堯教授的「相對論」,從此開拓他對物理的興趣,以及應該如何做學問的方法。吳茂昆說,大學教育很重要,讀台大或淡江其實是一樣的,大學是通識教育,學生應廣泛學習,學習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像他的大兒子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現在升大三才開始選系,雖然他選擇唸物理,吳茂昆還是告訴他,可以多旁聽其他課。

在清華至今十一年,吳茂昆說,如果可能的話,大學教師應可自由選擇教書與作研究的比重,喜歡做研究的教師可向外爭取經費,提升學術聲譽,喜歡教書的心無旁鶩把學生教好,師生都能受惠,更能培養優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重視,能給學生的是什麼。

熱情開朗的吳茂昆從小到高中在花蓮鄉下長大,又在淡江六年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到現在他還記得,最喜歡在夏日午後,到後山竹林、相思林散步,與同學天南地北、隨性聊天,是多麼自在愜意的事。「當年我們有一群花蓮來的孩子,感情特別好,吃、睡、讀書都在一起。」吳茂昆說,他從建築系那兒了解藝術是什麼,也有中文系的同學讓他知道要「飽讀詩書」,他說,「我也很會寫哦!」因為他從研究所開始寫情書,追到了他太太。

感念的吳茂昆對母校當年教育的恩情從不敢稍忘,他主動參加母校花蓮校友會成立大會,常向本校名譽董事長林添福請安,因為林董提名他為第一屆「淡江菁英」金鷹獎唯一得主,他也向母校推薦優秀校友。而物理系找他參加學術會議、研究生論文口試也從不推辭。今年六月三十日,他回母系參與論文口試,還特別繞到金山去祭拜前中研院院長吳大猷。

目前,吳茂昆感到欣慰的是,國內研究的領域涵蓋相當廣泛,世界上主流的研究我們也有參與,並不會與國際上整體研究脫節,但相對的缺點是,比較不能集中資源或能力去推動較高水準的成果,國內有些研究領域的發展相當不錯,可惜參與研究的人員太少,他希望能鼓勵更多人才參與,效果應會更理想,這是他擔任副主任委員兩個月以來亟思改進的課題,他將盡力去做,不負國家栽培之恩。

NO.45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0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