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0-10-27

五十週年校慶系列建言之二

今年欣逢本校五十週年校慶,全校莫不積極地籌辦各項慶祝活動。我們也願意用最誠摯的態度及愛護淡江的心情,提出一些再思考的方向,期盼淡江大學五十週年校慶的慶祝活動,能在繽紛熱鬧之外,再加一些永續經營的深思。

教師是大學的重要支柱,尤其在大學教授治校之說甚囂塵上時,大學教師似乎又形成了另一個不容懷疑的圖騰。所以懂得反省、改進的教師,其實才是學校進步的原動力。我們常說教學、研究、服務是大學的三大使命,但是這幾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教育政策的引導,使得重研究輕教學已成為普遍現象,所謂的名教授常是以研究成果作為衡量的標準。更有甚者,所接研究計畫金額的多寡還成為對學校貢獻的重要指標。我們絕對承認研究的重要性,但不可因此而忽視了教學的可貴,好的研究成果除了有益於學術提昇之外,更應該能奠定教學的基礎。或許有人會說教學成果難以評量,但這並不代表教師可以忽視此一重要使命。因此,學校應思考以積極的方法,鼓勵老師更用心於教學活動。

如果大學教師是一份職業的話,那大部份挑選新進加入的過程,多是以學術為主要考量,教學能力反而倒是其次的。試想博士學位的獲得本就只是學術訓練的肯定,與教學能力完全無關。進入教學的環境之後,若不接受適當的訓練和學習,如何有把握必然成為一位好老師。除了大學教師之外,又有那一種行業的人是不必接受在職訓練的呢?所以大學教師必須要先放下身段,虛心參與教學法的研習和訓練,自我破除大學教師無所不能的假象,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好老師。我們當然不願意相信還有老師以萬年筆記,或是某單一專長教遍所有課程的不良習慣,但我們要問:如果真有此「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師,學校是否有積極的對策解救同學們的學習焦慮?還是美其名尊重教授的專業能力而不干涉。

在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大學教育市場,課程及教學的改革是刻不容緩的。而握有課程主導權的大學教師,若還停留在以自我研究專業為尊的保守立場,不去了解社會脈動,將大學學生都當成未來必然走往學術方向來訓練,那課程將永無革新的機會,學校的發展也必然無法突破。要知道淡江二萬七千多名學生中絕大部份將投入就業市場,而不是學術領域。我們贊成大學不應是職業訓練所,但大學的教學內涵則不可隔絕於時代社會。大學教師運用學術成就施用於教學的過程中,必然要適當地修正其步伐,不斷接受新的社會資訊和現象,協助學生們開創未來的生涯,而不是堅守自以為最重要、不容改變的象牙塔,以致造成學生的學習困境,甚至形成生涯的迷惘。

面對巨變的未來,沒有絕對不可改變的教學傳統和課程設計,大學教授若不再積極內省求進步,也必然要面臨時代的淘汰。既然大學教授是大學的重心所在,則每一位淡江大學的教師也都肩負著學校發展的重任。我們衷心的期盼淡江大學的教師們能為學校的成長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NO.447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99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0:02:14
  • 線上人數: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