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為現代學生通病,應培養能力,
奠定追求美好人生的基礎�許晴美整理
編者按:行政副校長張家宜接受本校大傳系淡江新聞「五十週年校慶系列專訪」,暢談其教育理念,對於本校學生及現代的教育制度提出建言,本版特全文刊載,以饗讀者。
問:歡迎副校長接受我們的訪問,請問您在淡江擔任校務行政工作多年,是否發生一些令您印象深刻,引以為豪的重要事件?
答:非常感謝大傳系今天的採訪,讓我藉此機會向淡江師生談這些年工作的感想。回想從73年自美返台,到淡江任教,76年開始擔任行政副校長,轉眼已十多年。這期間學校從第二波邁入第三波,不管在教學和行政方面都有不少革新,站在行政的角度,看待這些變化,覺得學校的進步是長期虛心求進,點點滴滴不斷改善,日久累積而成。
我剛才走過校園,看到被同學稱為小麥當勞的速食店,生意興隆,深受師生歡迎。想起十幾年前,五虎崗外圍環境小吃店稀少,當時夜間學院院長向我反映,許多夜間部的同學下了班未及用餐,匆匆趕到淡水上課,每天來回奔波非常辛苦,學校可否供應簡餐讓他們充飢?我覺得同學空腹上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不僅傷身,學習效果亦受影響。可是總務處表示校內不能見到油煙,經一番考慮,我建議學校找一處適當地點,提供沒有油煙的餐點,以解決同學吃的問題。結果學校同意了,選擇會文館的一角成立速食部,多年來看到它成為淡江人飲食生活一個重要的地方,這是我推動工作覺得欣慰之事。
此外,松濤館地下室去年成立佔地二百坪的美食廣場,營業時間從清晨至午夜長達十幾個小時,除供應自助餐外,並駐進各式各樣商家,平價供應各種中西餐飲,讓師生用餐時可多樣選擇。雖然這些在行政上是小事,但對同學而言,有物美價廉、衛生寬敞的用餐場所,卻是生活中的要事。從事行政工作,最重要的是發揮服務功能,以利淡江師生,所以除了「吃」的改善之外,也注意同學「行」的問題,這幾年我致力推動學生專車,希望提供同學們交通上的方便和安全。
從76年我擔任副校長那年開始,即規劃商館展示廳歸屬全校同學,是大家共同展出的場所。我們訂定的展覽規則不同於他校,必須在一年前提出申請,及早完成下一年度的全部活動規劃。經十幾年執行,同學已習慣這項流程,都會按規定在一年前的四、五月準時申請下年度的活動,每一週都有精彩展出,同學們熱心佈置會場,充份發揮團隊精神,力求成果圓滿。這些課外活動看似與教學無關,但實際上對同學的身心發展,做人處事的幫助很大。不但從中學習人際互動和體會分工合作的重要,透過舉辦活動培養的能力以及累積的經驗,更是將來走出校門之後寶貴的「資產」。遇到日後舉辦活動時,即可駕輕就熟,發揮長才。
問:相較於外校學生,副校長覺得淡江同學有那些獨特的氣質?同時還有那些部份要加以改進?
答:十幾年來,每週商館展示廳活動揭幕,只要有空我一定參加。同學給我的印象除了發揮良好的敬業精神,辦活動的能力很強之外,因思路靈活,所以經常表現很好的創意,我想這是淡江學生的優點。而這些特質,也深為外界認同,企業對私立大學校友表現的總體評價,淡江年年名列前茅,淡江人以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深受肯定。
至於還需要再加改進的地方,涉及整個教育制度的問題,不只是淡江的學生,而是在台灣僵化的教育體制下,一般學生共同面臨的困境。從小我們教育偏重灌輸標準答案,缺乏啟發性的思考,只訓練學生成為唸書的機器,而不是活用知識的人才。這缺失我在國外求學時感受特別深刻,眼見台灣學生就讀需要演算和背誦的科系,表現優異,遇到要發揮創意,表現獨立思考能力,這時就相形見絀。我也是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成長,赴美求學,置身不同的環境裡就感受極大挫折。因為從小老師只教我們努力背書,牢記標準答案,沒有教我們如何分析思考?怎麼觸類旁通加以活用?而這是影響人生很重要的一環。另外,說話是要學習訓練的,但老師並沒有教我們溝通的技巧和談話的藝術,因此一般學生表達能力極差。至於呈現一個人內在思維的寫作,目前的教育也未加重現,其結果是大學生普遍中文程度低落。
專業知識雖然重要,但我認為培養「思考」、「溝通」和「寫作」的能力更加重要。因為前者幫助我們在職場發揮所長,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後者促進我們內在的成熟深刻,全面提升生命的品質,讓人生更豐盛,所以希望淡江同學在年輕時加強思考、溝通和寫作的訓練,奠定追求美好人生的基礎。
問:副校長專攻教育,目前很多人對台灣的教育制度不滿意,請問您認為要如何改進?
答:我想每一位教育部長上任都滿懷理想,過去毛高文和吳京兩位部長開放大學設校,不久前病逝的林清江部長提倡終身學習,目前則教育改革聲浪高漲,推廣中小學常態編班、採小班教學等等,希望將每個學生都帶上來。我們看到教育制度不斷在改變,每位決策者都有他們的理想要實現。
現階段熱門話題是延長十二年國教,但我個人認為,應將九年國教向下延伸,讓諸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婦女不因照顧子女放棄工作,因這不僅是個人的損失,就國家生產力而言,也是寶貴資源未盡其用。在兩性平權的今天,我想應該讓這些婦女無後顧之憂的投入社會,貢獻所學。
因為目前就讀大專院校的男女生比例,女生高達47%,呈現男女同學相當均衡的狀態,這在亞洲是最高的,超越日、韓。但在就業市場,我們婦女的就業比例卻遠低日、韓甚至新加坡,他們有50%的婦女進入職場,台灣僅佔45% ,而且此數據十年來未明顯增加。造成此異常現象,主要是長期以來台灣的幼教和托兒教育制度,政府未完善規畫及投入資本。市面上充斥收費昂貴的私立幼稚園和托兒所,其學費幾達私立大專院校的收費標準。這種情況無形中限制了眾多婦女就業,所以我們雖培育了許多大學女生,但據行政院統計,超過30%的就業婦女因 結婚和生育離開工作,待兒女成長返回職場的比率不到10%,畢竟在此知識不斷汰舊換新,社會快速變遷的時代,一旦工作間斷想再重新投入並不容易。
如何解決高學歷婦女就業與家庭的兩難?避免這些珍貴人力資源流失?站在教育政策的立場,當務之急應健全幼教體系,廣設廉價又確保品質的公立幼教機構,唯有政府提供良好的托兒環境,沒有後顧之憂的母親才能安心投入職場。
問:今年是淡江五十週年校慶,請問副校長對淡江師生有何建議?
答:大學的功能除了五育之外,更包括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推廣。所以我認為一所大學最重要的是「教學」,可惜目前國內各大學朝綜合大學發展,未能明顯區隔教學型或研究型大學的特色。就淡江的現狀而言,我們擁有二萬七千名學生,但研究生不到二千人,毫無疑問應是一所教學型大學。雖然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注重教學,但如果認真檢討,未來尚待努力。
以我的母校美國史丹福大學為例,全校一萬二千名學生,研究生與大學部的學生各半,雖然是標準的研究型大學,但還是非常注重教學。認為大一大二是奠定學科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安排全校最好的師資授課。反觀淡江目前的情況適得其反,比較專業的優秀老師喜歡教大三大四或研究所,認為大一大二的學生剛進來不是那麼重要,這樣的觀念有待扭轉,希望隨著五十週年校慶到來,回歸教學為重,安排優秀老師教授大一大二課程。
淡江多媒體教室的硬體設備非常完善,在每年擴建之下,現在校內一半以上是多媒體教室。雖然有不少老師使用,但尚不夠普及,希望大家能夠建立共識,在良好的硬體之外,配合軟體,發揮教學與研究的功能,以帶動讀書風氣,提昇學術水準。
審視目前學生的學習態度,一般而言顯得太輕鬆。許多人到了期中考、期末考才忙著唸書,抱持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心態求學,讀書風氣永遠難望提昇。我想除了同學要自我惕勵,用心向學外,師長的引導和啟發也很重要。不管從事任何事情,盼有所成,必先下苦功夫,做學問尤其如此。所以老師應給學生壓力,不能任其輕鬆求學,雖然指定課外參考書和加重作業會增添老師的工作負擔,但通過此途徑,學生才會進步,才可能學有所成。
在行政考量方面,目前學生活動空間明顯不足,每一系所分配的空間不大,雖然受限於校地面積無法擴充,但學校一向重視規畫硬體設備,目前積極進行的有體育館和游泳池,以及集中辦公的行政大樓。長久以來由於行政單位分散各處,造成業務進行和溝通的不便,未來行政人員集中一處,方便師生洽公辦事,將提高行政效率。
問:請副校長描述淡江校園特色?
答:淡江走過五十年,初期限於財力,只能小規模策畫,我們從最初的二百多名學生發展到今年二萬多人,擴充百倍,隨著時空變化,五虎崗校園由小而大,跨越半世紀,今昔相較,整體規畫難免有一些缺失。但我們為達校園整齊美觀的要求,盡可能在建築上彌補。以顏色為例,除了赭紅的宮燈教室外,其他建築物一律白色系列,雖然每棟大樓興建的時間前後不一,但外觀設計力求一致。淡江校園雖然不大,但五虎崗之美深獲外界讚賞,我想這是我們的建築物有特色,紅白相映,古典與現代並陳,觸目所及,一派自然和諧。
除了建築物之外,林木呈現的大自然氣息也是美化環境不可或缺。隨著時間累積,擁有悠久歷史的學府展現高齡老樹的校園景觀,是新興學校無法比擬的。淡江創校五十年,是國內最早的私立大學,半世紀前的小樹如今已茁壯成長,枝繁葉茂,除了令人驚艷的許多大榕樹外,還有松柏、鳳凰木、櫻花、柳樹……等數十種樹木,散佈校園各角落,呈現自然翠綠之美。這一切的營造無非是希望同學在優美的環境裡,陶冶身心,力爭上游,在為學和做人皆有所成。
另一積極推動的就是校園花園化,雖然廣植花卉所費不貲,至今進展的成果未達到理想,但我們朝此目標努力不會改變,希望不久的將來,校園花園化成為淡江的特色。相對的配套措施造景也不可缺少,目前已有一些歐式、日式造景,如果同學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校工平日點點滴滴忙於美化工作,整潔美觀的校園,是靠他們日夜維護而成。
問:站在行政立場,副校長覺得目前學生社團最具特色是哪些?
答:淡江學生活動能力強,表現在社團上就顯得多采多姿,我們校內有264個社團,居其他大專院校之冠,同學可依自己的興趣加入各種社團,充實大學生活,我覺得很有意義。
在學術性、康樂性等許多社團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服務性社團,同學利用寒暑假上山下海到偏遠地區,幫助處於社會邊緣的孩童和老人,或是每個週末到愛心教養院等缺乏資源的慈善機構,服務殘障朋友,這種關懷弱勢勇於付出的精神非常可佩。所以每年這些社團要啟程出團,校長一定前往加油打氣,我也盡可能參與這類活動。此外,本校成立多年的女教職員聯誼社也經常拜訪敬老院和殘障機構,有時結合學生社團共襄善舉,我覺得這是深具意義的事。尤其在當今功利社會,一般人缺乏利他思想,透過參與服務性社團,啟發同學愛心,培養悲天憫人情懷,提升性靈,追求「人我一體」的和諧境界,這是要多加鼓勵的。
問:即將來臨的21世紀是個網際網路掛帥的世紀,加上其他外校的競爭,副校長對淡江同學有何期許和建議?
答:淡江辦學的理念非常清楚,長久以來我們推動國際化、資訊化和未來化,現在欣見成果。不久的將來跨越50週年或進入21世紀,三化政策不變,我們還是朝這三個目標前進。
隨著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縮小時空,地球已形成村莊,國際化愈來愈加重要。如何在新世紀具備競爭優勢?我想淡江同學有待加強語文能力。雖然我們國際化已推動多年,但不少同學遇到外賓怯於開口,無法流暢運用外語,這會令人質疑我們國際化辦學理念的效果。所以除了要加強英文的書寫會話能力外,我也鼓勵同學修習第二外語,趁年輕時多一份準備,日後到社會上就增一份保障。
雖然很多科系的老師採用英文教科書,但我發現不少同學排斥原文教材,我想這種心態要修正。養成閱讀原文書的習慣,不但令我們快速獲得全球最新資訊,同時也是對語言能力最好的訓練,也許學習的過程會辛苦一些,但收穫相對也大。
資訊化方面,現在幾乎家家有電腦,同學上網的能力無庸置疑,網路已成為吸收知識的重要來源。但從網路上取之不竭的浩瀚資訊,並非全然有用,必須加以篩選消化、思索整理,才能吸收成為有用的知識。人類未來的競爭,關鍵因素已非土地、勞力和資本,而是擁有最新知識的人才。同學如何成為這樣的人才?必須釐清資訊和知識的分野,其中存在很大的差異。資訊並不全然等於知識,同學上網之際,要善於篩選及有系統的整合,使資訊變成有用的知識,唯有如此才能成為現代社會的知識份子。此外學校每年投入大量資源從事未來學的教學和研究,進行科技、社會、經濟、環境及政治各學門之科際整合,以全球化為空間思考架構,培養學生未來觀,希望同學預見十年、二十年之後世界的變化,掌握潮流,才能贏得先機。以全球首富比爾蓋茲為例,他念哈佛大學時就預見個人電腦將成為辦公室和家庭的重要工具,積極朝此方向發展,終於造就日後電腦王國,其成功關鍵在於預見未來趨勢的眼光和領導執行能力。
不久前通識核心課程請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到校演講,這位年逾八十的企業家,言談中特別提到垃圾和廚餘,關心環境污染及生態問題,因為這不僅影響我們這一代,更影響未來世代的生活品質。以王永慶的年紀和擁有的龐大事業,他對整個社會的未來發展都如此關心,令人感受企業營利之餘,更肩負社會責任。同學現在正值青春,人生正待展開,也許五十年後淡江百年慶時,同學又返母校一起慶祝。你們還有很長的路走,更要掌握整個世界國家未來的變遷和發展趨勢,不能掉以輕心。
問:副校長是高層女性主管,是否給淡江女同學一些特別的建議?
答:以我的立場談兩性問題,也許同學會認為我的觀點是台灣沒有兩性歧視。事實不然,因我長久關注兩性議題,覺得女性要在社會上出人頭地有所成就,是相當辛苦的。往往要比男性花更多的時間,彰顯更好的才華和能力,才能達到獲得錄用和升遷的機會。
雖然現況如此,但隨著時代進步,相信整個社會將慢慢改變。有關「兩性平權工作法」在立法院已推動十年,但至今尚未通過,這樣的進度雖遲緩了一些,但大家能注意問題的存在,並想加以解決,這是好的現象。帶歧視眼光的男女有別傳統觀念由來已久,要加以扭轉無法一蹴而成,需假以時日。
在兩性發展尚停留在未盡公允的現階段,女同學最重要的是努力上進,充實自己,提升內在的品質和工作能力。當具備足夠的優勢條件,才會產生自信,進而和校內外的男同學一較長短。
傳統父權社會的刻板印象視男性是陽剛進取的代表,女性弱柔被動,長久以來認為「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事實上站在兩性研究觀點,男女之間除了先天生理上的不同外,有關能力,智商等其他各方面並無太大差異。所以已經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同學對自己要建立信心,走出傳統錯誤觀念的迷思,男女的性別雖不同,但彼此條件是相當的,女同學要有此認知,努力造就自己,發揮潛能,自立自強,這樣面對社會的各種競爭和挑戰,才能應付自如,展現力量。
問:隨著教育政策鬆綁,大學生愈來愈多,請問副校長對目前大學生的素質有何評價?
答:從菁英教育走向大眾化的普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整個世界趨勢,台灣也不能自外於這股潮流。而隨著大學生數量增加,確實許多老師反映學生素質一年不如一年,並為此深感憂心。站在教育的立場,我覺得這是推動全民教育過程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在此一階段,我認為學生雖有程度上的差異,但教學理念和方法應是一致的。我們不要因收到的學生未盡理想,而有不同的觀點,更應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加以教化。
就整體而言,推動全民教育,有助提升國人的知識水準,促進經濟繁榮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所以高等教育因量的擴充而造成質的下降,雖為人詬病,但就促進國家進步而言,此結果是很重要的。
問:副校長提及淡江重視三化政策,就國際化而言,目前推動那些國際交流?
答:外語學院推展大三國外留學非常成功,雖然對方送來交換學生也開始增加,但比例不及我們出去的數量,所以未來在這方面我們希望增加外籍學生前來就讀。
除了學生的交換外,還待積極進行的是老師的交換。這幾年推動的成績不太理想,因一般老師對離開家人長期留在國外教學的意願不高,尤其是外國老師不但短期交流來的不多,長期更少,這是未來需要改善的。所幸今年因逢五十週年校慶,各院系所推出「名人講座」,請來許多大師現身說法,提升校園的學術氣氛。
但我認為這樣還不夠,真正要讓學生有所收穫,是需要時間經營的。短期來去匆匆,無法產生深刻的互動。所以未來希望多聘熊貓級的外籍學者,駐校至少三個月或半年以上,讓甚少接觸外國老師的淡江同學,親炙他們的學問和經驗。我想安排長期近距離的學習很重要,我們的國際化才能真正向前邁進一大步。
問:在此慶祝五十週年校度之際,副校長回顧淡江校友比較重要的成就是什麼?
答:相較公立大學,淡江校友留在國內各行各業發展的比例很高。因早期公立大學優秀的畢業生都出國留學,學成之後大都滯留國外,而淡江校友則多數投入國內各行業,在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路程中,有淡江人默默付出的身影,很令人欣慰。當年在各領域從基層起步努力打拼的淡江人,如今有的已晉升領導階層,有的經營事業有成,是社會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這些人脈是學校最珍貴的資產。
目前國內各縣市的校友會都已經成立,但為使校友會的組織更綿密,發揮最大功能,現在進一步積極推動各種行業性校友會。淡江在各行各業有很多傑出校友,平日各別忙於事業,互不相識,透過校友會活動,談淡江人匯聚一堂,除了備感親切,更進而在事業上互相鼓勵支援,讓淡江校友會成為國內外所有淡江人的橋樑,是學校目前努力的方向。希望每一位校友都能展現長才,獲社會最大的肯定,貢獻國家,那才是我們辦學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