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0-06-05

張校長期勉師生珍惜今日成就 展現大格局

問:校長在淡江從學生到主持校務,在這漫長的教育生涯中,有那些令您特別難忘、印象深刻的事?

答:在淡江生活三十幾年,親見創辦人張建邦博士領導下,學校不斷成長進步,我有幸參與其中,貢獻一己微薄力量,這一路走來,從求學、教學到從事行政工作,令我感受深刻的事很多。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學校對提升師資和設備的努力,展現了前瞻的眼光和極大魄力。我是民國五十六年考進淡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後繼續念數學研究所,六十五年攻讀管科所博士班,從念大學到取得博士學位,生活在五虎崗上,眼看在國人還不知道何謂電腦、國內大專院校尚未起步之際,淡江已在民國五十七年擁有IBM1130,率先推動電腦化。那時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擔任校長,洞燭先機預見資訊時代的來臨,開風氣之先引領淡江師生走進電腦世界,為日後淡江資訊化奠定良好根基,這種開創的精神令我印象至深。

在六○年代,聘請高學位的師資不易,留學生學成後大都滯留國外,國內大專院校擁有博士學位的老師極少。可是淡江為了辦好學校,不惜高薪聘請博士級學者任教,記得當年國立大學教授月薪新台幣4,400元,但淡江給予擁有博士學位專任老師的待遇是新台幣一萬元,在此誘因下,當時吸引不少高學位的優秀人才投入淡江行列,此一提升師資的政策一直奉行至今。目前本校擁有博士學位的老師超過五百位以上,相較其他大專院校,我們的師資陣容非常堅強。

要辦好一所學校,師資和設備是兩大關鍵因素。淡江在資訊化的路上,隨著電腦科技的日新月異,設備不斷更新,從IBM 1130到IBM 370-130,為推動圖書館自動化,又加設IBM 370-148,後來為配合學校全面資訊化的高度需求,裝設超大型IBM 3090。卅多年來投入巨資推動資訊化,使師生們受益良多。閉門家中坐,彈指即可得到各種資料,從外界對我們的評鑑可見成果。如申請國科會甲乙種研究獎勵總人數,連續六年本校居私立大學之冠。又最近五年來企業界對淡江一直維持高度評價,我們的學生蟬聯企業最愛。今年二月創辦人更因半世紀來辦學有成,政府肯定淡江的成就,因而榮獲總統府頒授景星勳章,這是淡江人的榮耀。我想這些傲人成就及學校有今日規模,歸功於深具前瞻創新的辦學理念外,還要領導人有很大魄力,這是我多年來深為感佩的,並且也希望這種可貴的特質成為淡江的傳承。

問:請問校長淡江大學五十年來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有那些?還有那些地方我們需要再加努力?

答:淡江創辦於民生凋敝,政局不穩的1950年,當時有人認為改善政經環境,人才繼之而來。但創辦人和他的父親張驚聲先生,認為「中興以人才為本」,沒有培育優秀人才,做好紮根的工作,一切的改革難見成效。在此體認下,由於當時台灣缺乏外語人才,遂首創英語專科學校。

五十年來,從淡江英專到改制文理學院,後升格成為淡江大學,我們已有十三萬三千多位校友散佈在海內外各地,他們在各行各業發揮所長,其影響深遠。目前在校生有二萬七千多人,加上十三多萬名校友,總計達十六萬人,按台灣地區戶籍戶計算,平均卅八個家庭就有一戶有我們校友或在學學生,此密度之高國內其他大學難望項背。我們不但以量取勝,更是人才濟濟。今年春假我赴歐洲訪問,發現有三個代表處的文化組都是淡江校友,他們在外交領域表現優異。記得有一次我與外交部中南美司司長會面,發現他司裡的外交官超過百分之七十是淡江大學畢業。過去陳雅鴻校長赴中南美洲時,也發現駐外人員絕大多數是淡江人,這是我們多年耕耘的結果,從成立英專、設立外語學院的六個外語學系到發展國際研究學院區域研究所,我們培養很多外語人才,走出台灣,與世界各國交流,從事外交、經貿或談判,服務社會,貢獻國家。

在企業界,淡江人也享有盛譽。這幾年來天下雜誌在「企業最愛的大學生」調查報告中,淡江一直排名在前,名次雖有上下波動,但幅度穩定。去年排名第四,今年於106所大學院校評比中,我們名列第六,從這項成績可見我們培養的校友在企業界廣受歡迎的程度。根據資料顯示,服務企業界的校友在團隊合作、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現,在競爭激烈的商場,能獲得肯定,淡江校友不但以「量」取勝,更以「質」服人。

最近資訊中心主任黃明達獲選為資工系系友會會長,在進行淡江大學校友擔任資訊業負責人的統計調查時,赫然發現從事資訊業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的校友將近四十人,預計將超過五十人以上,這比率相當驚人,在資訊界發揮的力量不容小窺。而擔任資訊媒體的負責人更多半出身淡江,他們在傳播界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此外,很多有名的建築師和設計師是畢業於淡江工學院或建築系。五十年來我們培養眾多的人才,無法一一細述。總之,淡江人在各行各業所發揮有形無形的力量是驚人的。

雖然我們在各方面的表現不錯,但追求至善永無止境,從天下雜誌五年來的評鑑顯示,企業界對淡江人的工作熱忱和穩定度,以及團隊精神發揮一直給予高評價,維持二、三名之間,專業能力一項則排在十名之內,我想這是未來我們要加強的部份。首先是提升教學品質,多年來我們積極增強教學設備,透過資訊多媒體合作教學,希望由學生的評鑑更促進老師教學的改善,同時鼓勵老師參加教學觀摩,以提升同學學習的意願和成效。另一方面於推廣教育中心開設各種專業課程,以提供校友返校進修,增加實力,置此變化神速的資訊時代,新的知識和技能日新月異,迎頭趕上新時代才不致被淘汰。

問:校長對本校學生有什麼期許和建議?

答:淡江大學是一個大家庭,不可否認的,我們對「淡江大學」這四個字有很深的感情。來自外界的肯定或否定,都深受大家關切。正面的評價,令我們鼓舞,負面的,難過之餘就亟思改進,這是一種共同體的觀念,大家同心協力,禍福與共。

大學是一生中可貴的黃金時光,四年稍縱即逝,同學進來之後到畢業離開要帶走什麼?在求學期間應時時反躬自問,自我惕勵。我希望不管是大學部或研究所的同學,有幸到五虎崗求學,一定要用心向學,追求學術和品格的提升,當畢業離校時,你們滿載而歸,青春不留白。未來步入社會,敬業樂群,是國之棟樑,讓父母和學校以你們為榮,這是我最大的期望。

問:請校長談一談現在大學生的一些缺失在那裡?

答:從事教育工作,最樂見的是培育身心健全、樂觀進取的人才,但國內目前的教育環境卻令人憂心。童年應該是快樂無憂的,天真的小朋友理應輕鬆上學,但我們所見的是接送兒女上下班的父母充滿焦慮不安,隨著治安惡化,牽掛孩子安危的父母愈來愈多,在此非正常的情況下,小學生的臉上失去笑容,讓幼小心靈生活在恐懼和不信任中,對日後人格塑造是很大傷害。這種在成長過程失去純真與自然,對人性產生懷疑,不但可悲,更是教育的失敗。不幸台灣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社會失衡,影響下一代的自然成長,我想這是教育當局要檢討深思的。如何還給學子們自然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人性不受扭曲,快樂成長。

到了大專以上的教育,走向專業化,知識的探尋必須全然投入,所以在此階段教育制度要學術歸學術,尊重學術機構根據其不同的特質發展,社會給予全力支持,讓學生在專業領域裡用心學習,以造就優秀的專業人才。其實成功的教育是崇尚自然,尊重學術專業,培養學子們具樂觀開朗的健全人格和學有專精的做事能力。

問:如果您現在是教育部長的話,最想為台灣教育制度做什麼樣的改進?

答:以上談的幾點,是身為教育部長應該重視並思考改善的。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任何人擔任教育部長的壓力,都是難以承受的重。我們看到小學生課業沉重,外在世界不安全,他們的童年是灰色的。而父母則充滿焦慮無奈,在在令人不忍。但現實環境如此,明知傷害幼苗,而日復一日,大家束手無策。至於高等教育,大學是培育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的搖籃,在進入地球村的今天,我們培育的大學生能否於學術領域裡在世界上一較長短?這是教育部應縝密思考評估的課題。

最近國內充斥教育改革的聲浪,為什麼要改革?無非是出現很多缺失。要如何改革呢?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由於立場不同,難免目標殊異。所以教改政策要獲得多數人的認同,是教育部長很大的考驗,也唯有達到這個目標,才算是教改的成功。

問:請校長簡介本校各系所的特色是什麼?

答:本校現有八個學院、44系(組)、34個碩士班、13個博士班。最近校務會議才通過成立第九個教育學院。

放眼世界上知名大學,共同特色是擁有一流師資。要辦好一所學校,師資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讓優秀學者樂於到校任教?學校必須擁有足夠財力,塑造良好的研究和教學環境,讓老師發揮專才,用心研究。淡江多年來一直努力爭取社會資源,以提升教學和研究水準。就私立大學而言,淡江的財務結構非常健全,可以有效的支援各院系所,力求滿足老師的期望,但因各別需求不同,難免有時未能盡如人意。

檢視三化辦學理念,我們已走出特色。以我不久前率團訪問歐洲六國九所知名大學為例,就感受到淡江國際化的豐碩成果。走訪法國孔泰和德國波昂大學,看到本校的大三留學生,在陌生的環境裡,不得不開口勤學語言,融入當地環境,外語進步神速,很令人欣慰。

除了上述二所姐妹校外,走訪英國牛津大學時受到誠摯歡迎。如能及時趕上的話,預計今年50週年校慶時在五虎崗和牛津簽姐妹校。這是一所擁有39個學院,七百多年悠久校史的世界知名學府,透過彼此間的實質合作,相信對本校師生有莫大幫助。

訪問與本校交換學生多年的德國波昂大學時,受到校長克勞斯•布札特的盛情接待。他主動表達希望與我們簽署加強學術交流的合約,認為能與淡江合作是榮幸。這所擁有三萬五千多名學生的知名學府,淡江大學是其在台灣唯一的合作夥伴。在奧地利最知名的維也納大學,建校六百多年,學生近十萬,也表達和我們締結姐妹校的意願,未來互派師生交流。專門培養經貿人才的維也納經貿大學,也預定在明年暑期派師生到淡江,與本校商管學院同學實地接觸,交換商管知識。此次訪歐並和達文西大學簽姐妹校,雙方協議未來進行教師交換,並給予每年至少兩名減免學費的交換生,長短期研習或會議合作以及學術資料交換等。有關合作計劃經雙方細心評估研議,載明具體合作事項和細節。

此外也訪問了歐洲研究非常出色的比利時魯汶大學,其歐洲資料中心之電腦系統連線,與淡江同出一源。赴歐兩週的訪問行程,所到之處受到竭誠歡迎,每個學校都渴望與淡江實質交流,可見我國際化政策的成功,提升了本校在歐洲的知名度,我們已可以向國際同步輸出知識。此行也發現淡江學生可塑性很大,例如我在維也納遇見二位德文系校友,一位從事資訊業,目前是一家電腦公司老闆。另一位是過敏科的開業醫生,詢及如何有此大轉變?他說德文系畢業後,旋即赴德攻讀醫學院,由此可證我們語文教育的成功。

淡江對外語教育的重視和成就,一直為外界肯定。記得我念基隆中學時,每當外賓來訪,許多英文老師都設法避開,只有一位以流利英語充當校長翻譯,那位就是英專畢業的校友。五十年來我們培養許多優秀的外語人才,不但溝通時能朗朗上口,出國留學有好的外語基礎,想再重新修讀其他專業就不難,本校外語學院多年耕耘,已創造出特色。

在漢學研究方面與故宮學術合作的中文系,今年獲選為重點系。目前在歐洲諸多名校都設有漢學研究中心,未來會與我們合作,如姐妹校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每年與我們合辦漢學國際研討會,未來這種形式的合作,參與的學校會愈來愈多,前景看好。

談到理學院,就令人想起曾經有過的輝煌。記得民國62、63、64年教育部開始對各大學進行評鑑,那時不是學校對學校綜合評鑑,而是各校的系與系一起評比,結果淡江的數學系、物理系和化學系與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並列優等,這一結果在當年轟動媒體外,更引起立法院嚴厲質詢當時的教育部長,質疑為何經費充裕的國立大學,辦學績效反不如私立大學?自此教育部取消每年評鑑,一直到七年前才又恢復,但方式已經改變,是公立和私立分開的中程校務發展計劃評鑑,本校優異的辦學績效造成此一公私立大學各別評鑑,是教育界一件很特別的事。化學系和物理系長期以來培育不少傑出校友,畢業本校物理研究所的吳茂昆,是國內私立大學唯一獲中研院院士的科學家,他研究的超導體領域,再行突破有可能進軍諾貝爾獎。

工學院因起步較晚,雖在全國未有傲人紀錄,但目前也培養很多學生,資訊工程系因表現優異獲選為重點學系。建築系的成就也很出色,去年遠見雜誌評鑑國內所有大學建築系,本校以0.2分之差略遜成功大學,名列第二。商管學院擁有一萬一千名學生。每年畢業生將近三千人,這一深具專業素養的財經雄兵步入社會,深受企業界重視,他們對國家經濟發展默默貢獻。在國內大專院校中,只有本校設有國際研究學院,除了非洲之外,其他地區都設有區域研究。

淡江是綜合大學,學校的聲望靠各學院通力合作,提升學術水準,發揮特色,共同累積而成的。淡江有今日規模,是一步一腳印走出來,我們要加以珍惜。

淡江還有一項特色,是我們培養不少大學校長,去年今週刊九月號刊載一篇文章,題目是「那些學校專門製造大學校長?」結果以台大、淡江、師大三校最令人矚目。淡江以一所私校而能超越許多公立學校,為國內孕育十多位大學校長誠屬不易。以我畢業的數學系為例,就出現真理大學葉能哲、南華大學陳淼勝和我三位大學校長,這樣的成績,不可否認是淡江另一特色。

問:請校長再詳述剛才提到的三化?

答:目前我們已締結52所姐妹校,其實數目不僅這些。因為教育部政策不准與大陸結姐妹校,所以此部份未列在內。實際上北大、清大、交大、復旦等不少大陸名校,與我們都有實質的學術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舉辦研討會,他們甚至有博士後研究在淡江,只是限於規定,這些未加以計算。

另外我們發行七本國際性學術期刊,與世界各大學圖書館交換,這是國內其他大專院校沒有的特色。去年我訪問日本城西國際大學,參觀其圖書館時看到陳列淡江的學術期刊,當時城西國際大學校長告訴我,淡江國際學術期刊曾令他受惠良多,因在返日擔任校長之前,他執教美國維吉尼亞大學20多年,從事研究工作,提供他資訊最多的就是本校英文系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Tamkang Review,他由此而認識淡江,所以出任校長後要和台灣建立姐妹校,第一個就選擇淡江大學,這是拜我們的學術期刊深入美國各大學圖書館,成功的扮演橋樑的角色,無形中發揮很大的力量。

歐洲的名校接踵和淡江締結姐妹校,也與此有關。歐洲各大學經常舉辦學術研討會,在會中會談到國際交流,彼此交換意見,令人欣慰的,他們一致推崇淡江,肯定我們論文研究成果優異,以及大三留學交換生素質高,這些良好的表現,打開了淡江在歐洲的知名度。

張創辦人建邦博士多年來推動國際化的苦心,在此我們見到收成。淡江期望培養的學生不限國家所用,而是世界人才,藉由和全球一流學府頻繁交往,開拓視野,培養國際觀,展現大格局。

淡江資訊化最早推動的是教務電腦化,現在期末考結束七天後學生就可收到成績單,全部學籍資料都輸入電腦,在國內淡江首創電話語音註冊選課,現在很多學校,包括台大在內,都到淡江觀摩這一套作業。我當財政副校長時成立資訊化推動小組,出任召集人,九年前學校就開始架設乙太網路,重點除學術網路外,也完成架設BBS站,讓學生方便意見交流,資訊共享。那時的理想是讓淡江人在終端機前,按鈕遨遊世界,不但享受外界資源,也傳播我們的理念,這是當時資訊化推動小組秉持的重要觀點,至今證實是成功的。

但非常令人遺憾,我們的BBS網站出現一些不當言論,在此我要呼籲同學,「蛋捲廣場」呈現的言論就是學校的縮影,外界了解一所學校的特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進入BBS站,如果網站上呈現負面病態的言論,這不只影響學校形象,企業選才也會因而有所顧忌,結果妨礙到同學未來就業,這是目前的一項缺失,希望同學注意改進。

未來化方面,淡江多年來推動未來教育不遺餘力,過去除了發行明日世界雜誌,帶動國內未來研究風潮外,我們設置未來研究組,開設多項未來學課程,每年派師生前往國外參加世界性未來學會議,這一切努力,終於在國際學術舞台綻放光芒。不久前本校經世界未來研究聯盟(World Futures Studies Federation)審慎評選,榮獲「全球最佳未來學研究機構獎」殊榮。我們不但力求校內決策、辦學方向要具前瞻性,更由於獲獎的鼓勵,希望進一步引領世界未來學的研究與發展,成為全球未來學研究重鎮。

NO.438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5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