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通核組為慶祝五十週年校慶,並強化通識教育的深度,在五月五、六兩日,由道德推理學門舉辦第一屆倫理思想與道德關懷學術研討會,會中以「自由與責任」為主題,進行熱烈的思辨與討論。此一議題的擇定,既體現出本校通識教育的特色與內涵,更是在青年學子的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目標。
自由是從威權體制進步到民主社會的歷程中,最主要的催化劑。所謂的「不自由,毋寧死」,代表著人們對自由的追尋與渴望,在君權、神權至高無上的時代裡,也就是這份對自由的信仰,使得社會逐步進化成長,發展而成為今日的民主機制。我們相信:雖然自由的真諦是不變的,但在不同的時代價值觀裡,人們對自由的認識,都須要反省與教育。所以東、西方的哲學家,都不斷的思考自由的相關論題,希望從此再進一步探討人與社會的應對關係。
自由是人的基本權利,但是過度的擴張自由,也可能帶來負面的效應。法國大革命揭示自由的可貴,成為民主機制的起步,卻也使得當時的法國成為恐怖的、無秩序的社會。我們當然可以體認當時的時代因素,只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果二十世紀的人們對自由的認識,還停留在二百多年前的階段,不是社會未曾進化,就是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其實在這二百多年的進程中,自由與責任的對舉,幾乎已是大家的共識,只是將哲理上的思考落實在生活行為上時,強調自由的個人主義,常淹沒了理性的責任問題。所以自由總是被扭曲成為所欲為的藉口,而談責任就變成不識時務的鄉愿。
臺灣號稱是世界的經濟奇蹟,近來亦自許為民主的典範,但社會亂象層出不窮,享自由者多,盡責任者少。尤其年輕學子們,剛好成長在臺灣最富裕的年代裡,在父母悉心的照顧下,鮮少思考責任意義,更遑論對社會的付出。所以,反應在校園文化中,充斥著不成熟的自由言論與自由認定,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凡是與個人主義相抵觸者,都成為違反自由人權的惡魔。事實上:自由是對人類生命的尊重,責任是促成團體成長的要素。社會團體既然是人類文明不變的定律,則個人依附於團體之中,團體的成長亦是個人的成長;若只強調個人自由主義,忽略了團體的價值,終將損及個人的權利。
在淡江大學的大家庭裡,每一份子都有其不同的責任,不管個人對學校有任何的意見,在合情合理的範圍裡,適當的表達建設性的意見,是個人自由的表徵,也是尊重團體的表現,若因此而傷害到學校,就已經不是個人的自由問題,因為有十二萬多名已經烙下永遠圖騰的淡江人,亦將成為受損的對象。自由與責任的哲理思考是可以慢慢討論的,但是教育工作的落實卻是刻不容緩,我們衷心的期盼本校在對此一議題的學術討論之後,能更有效的教育學子使之成淡江人的氣質。
NO.43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59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