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新聞 2000-05-15

余光中詩歌朗誦淡江人如痴如醉

【記者陳建豪報導】享譽中外文壇,新詩、散文、翻譯皆獨步當代的「高雄市市寶」余光中教授於本月5日、8日分別在校內舉行三場演講,他除了分析文學作品,更當場朗誦詩歌,令現場師生聽得如癡如醉。

由中文系邀請余光中擔任淡江講座的的三場講題分別為中文與英文、詩與音樂、散文之知性與感性。在演講中,余光中輕易地展現出他淵博且學貫中西的學識,在第三場講座中,他就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多的時間裡,列舉十幾位中國文學家的作品分析給大家聽。而在後兩場演講中,更當場朗誦了中英文詩歌與散文,其聲音之好聽及鏗鏘有力,讓在座的同學在聽完朗誦後,都不約而同的以鼓掌叫好。

約三十九年前,余光中就曾經來到淡江講課過,所以這一次應算是舊地重遊了。他也表示,雖然淡水與淡江已和他的記憶有所差別,但看到如今變得如此繁榮,內心也相當高興,余光中幽默地笑著說:「雖然淡水鎮有些變化,不過,幸好觀音山還在。」他還表示,他本來以為這一次來淡江演講會很忙,沒想到卻讓他忙裡偷閒,好像是來到淡水渡假一樣,令他相當開心,如果有機會的話,願意再來淡江演講。

【記者彭紹興報導】去年十二月九日前農委會主任委員彭作奎先生辭去政務官的工作,他認為政務官是職務或職位而非職業,隨時可以因為與自己的理念相衝突而毅然決然的拂袖離去,上上下下在先進的國家是稀鬆平常的事,因為國民黨的五十年的執政,造成許多的政務官因為眷戀職位而有所妥協,他始終堅持蘇軾的一句話「為所當為,言所當言」,作為知識分子的應當有的節操。

上周三(十日)應大傳系「名人講座」之邀於驚中正演講「談學者從政」的彭作奎教授是創辦人張建邦在伊利諾大學的同學,他以本身的從政經驗暢談自己在理念與官位衝突間如何抉擇,以及身為知識分子該有的堅持,期勉同學身為準知識分子在學理間如何看清事實的真相,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關係而犧牲或妥協,他更談到,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無非對想從政的人提供可進入的管道,因為所有的政務官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執政黨為何,進而讓政治的清流可以輪替,不再是長期的合作關係,而是真正考慮到學理與民之所需。

【記者彭紹興報導】鮮少在公開場合同時出現的姚仁祿釱姚仁喜兄弟,上週二(九日)晚上七時應大傳系「名人講座」之邀暢談「建築•關懷」,目前擔任慈濟大愛電視台總監姚仁祿先生與國內著名建築設計師姚仁喜先生,共同在人文與科技對話中談及生活與科技以及創作與生命,兩兄弟都扣住對人文環境的關懷,在居住的空間中如何與自然相結合以及如何回歸到對「天」的尊重。

首先剛獲得遠東亞太2000年傑出建築師獎及內政部傑出建築師的姚仁喜提到,內在關懷由外在關懷開始做起,其設計的建築物多採用自然光或考慮到日照角度、風的走向,整棟建築物無不以人本為出發點。更談到關於自己設計的原創性,剛畢業的時候,因為年輕總以為要設計一棟完全原創性的建築物,然而現在卻發現最大的障礙,確是設計者本身過於拘泥「原創性」而失去對於簡單且生活化的體會。

姚仁祿先生卻談到已經失去百年的「敬天」精神,所謂敬天並非迷信,而是對大自然的一份尊敬,整個地球的物種有兩千多種,然而破壞這個生活環境竟然只有一種,就是「人」,一百多年前的工業革命開始就加速這個環境的滅亡,臭氧層已經兩個破洞,緊接而來的基因工程又將是另一個浩劫,所謂人的生命意義將失去任何意義。

設計歸於簡單是很難的,就像說話一樣,用最精簡的幾句話傳達最重要的意義,而內在關懷到外在關懷,從本身做起,整個大環境如果能夠從每個人的生活細節去注意,對它的傷害將降到最低。有同學提及個人如何對大環境最保護,姚先生就鼓勵在座的人,用餐時能夠不用免洗筷子,是自己尊重自己的第一步,他更提到慈濟人在心中都有一個誓言,如果用膳時沒有可再沖洗的筷子,這一餐就不進食,因為這種理念是對大環境最基本的敬重。

NO.43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2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7 18:41:31
  • 線上人數: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