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瑜倢專訪】打開商館三樓寶瓶齋的大門,迎面而來的不是撲鼻的酒味,放眼望去,盡是各式各樣的酒瓶。每個酒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寶瓶齋主持人歷史系副教授何永成對他們可是如數家珍,因為,這些都是他口中暱稱的「小孩」。
收藏酒瓶已超過二十年,在何永成的家裡,擺放了各式各樣的酒瓶,家中收納空間有限,何永成無所不用其極的使三十多坪大的房子,「挪」出空位讓酒瓶有容身的地方,除了家裡陽台擺放了大型的酒瓶,他還特地請設計師將和室地板下的空間架高,他可將酒瓶放到裡面去:「每次我要放酒瓶或找出來看時,都要先臥倒匍匐前進,這樣才可以鑽入下面。」有時候還得請唸國小五年級的女兒鑽到最裡面幫他取出瓶子。愛酒瓶成痴的何永成,為了找稀奇古怪的酒瓶,他自詡是「拾荒老人」,有時會到資源回收處找尋酒瓶,就連去吃早餐,在店裡發現獨特造型的酒瓶,也會央求老闆將酒瓶賣給他。將這麼佔空間的酒瓶帶回家,難道何師母都不會有微言?何永成笑著說,任何家庭主婦都不會容許家裡推滿了東西,還好太太能支持他,有時發現一隻好酒瓶帶回家裡時,她也會跟著讚賞酒瓶的美,並且一起設法找空間擺設。
走訪大陸多次的何永成,只要能收藏酒瓶的機會都不會放過;他想到有次去一戶製黃酒的人家,走到他們的後院時,看到窗台上有很多造型獨特的酒瓶,他便開口要求買下;何永成為了能順利取得酒瓶,他表示自己得「舌粲蓮花」的去說服別人,但他也在收藏酒瓶的過程中,與很多人結為好友,這是他另一個收穫。每次從大陸回來除了行李,他左右手各背著兩大袋的酒瓶,東西比別人多,當然會造成不便,何永成笑著說,很多次因為行李過多,過境香港的時候,他為了這些寶貝酒瓶,而不敢去洗手間。
在收集酒瓶的過程中,不是每回都這麼順利的,一定會有遺珠之憾,何永成記憶最深刻的是,有一回到內蒙古開會,在呼和浩特的酒店裡,看到一座以象為造型的酒瓶,名為「巴王貢酒」,他非常的喜愛,但太過巨大他帶不回來,而且還有一個多月的旅途,他沒有辦法帶著這個酒瓶四處跑;這個漂亮的酒瓶帶不回來,到現在還令他十分的惋惜。何永成的親朋好友們皆知道他喜愛酒瓶,到世界各地去旅遊的時候,也會幫他留意當地的酒瓶,見到特別的便會買回來送給他,何永成表示,他的母親出國時,也都會特地幫他帶回酒瓶。
第一次見到何永成,是他在籌劃寶瓶齋時,他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不像個教歷史的老師,反倒像個頑童。」上過他兩年課的學生歷史四賴美惠就說:「老師很風趣,而且很有內涵,什麼事情他都懂一些。」腦子裡有想不完的點子,精力也很旺盛,最近還加入了台北市射擊俱樂部,何永成笑笑的說:「就只為了興趣,年紀到了就要多動啊!」他在學校主要教授隋唐五代史、中國史學名著、創業帝王、資治通鑑、中國宦官史,他的興趣廣泛,喜歡聽古典音樂、演歌,也愛打籃球,用「動如脫兔,靜如處子」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他也喜歡充實自己,只要一有長假就會去大陸考察,他的專長研究在古塔、漢闕、唐陵、摩崖石刻,在考察的途中,他便會留意特殊的酒瓶。
在眾多的興趣中,為什麼只對收藏酒瓶情有獨鍾?何永成表示,在就讀研究所的時候,那時尚未解嚴,能到大陸的人便偷帶酒回台灣,這些酒瓶造型大多是獨特的,具有收藏紀念價值,他笑稱這些酒是「投奔自由」。何永成三句話不離本行,他認為從瓶子的造型中學習歷史,是他收藏酒瓶最大的原動力,因為和歷史文化演進息息相關,比如:酒瓶上的繪畫、詩詞、典故等。看到酒瓶造型,除了可聯想詩詞意境外,還可和過去的文人、藝術家心態做聯結,代表著很大的意義。」除了詩詞,酒瓶也會有政治的含意,他收藏歷任總統的壽酒,當時這些酒是拿來祝壽用,還有國家誕辰的酒等。
寶瓶齋開幕至今,有不少人從各大媒體上看到他對酒瓶的熱愛,邀請他去展覽,也紛紛的與他聯絡贈與酒瓶,而他也藉由寶瓶齋,與過去失聯已久的好友聯絡上;從開始構思成立,到現在眾所皆知有這麼一個展覽室,他的學生都為他感到高興,歷史二許舒雅表示,看到老師的想法實現,很值得為老師的努力喝采。拿來寶瓶齋擺設的酒瓶,何永成說要捐給學校,讓全校師生都能看到不一樣的酒瓶及酒文化,與其孤芳自賞,倒不如就與大家同樂。如果你對酒文化感興趣,或是想看看造型特殊的酒瓶,歡迎到寶瓶齋,你將會發現許多新奇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