塚本由晴以人為本 詮釋建築新概念
音樂劇可說是英國人的精神糧食,即使是上演已久,都可能一票難求。除了上網訂票,還可以去半票亭排隊購買,顧名思義就是可能會幸運的買到便宜的票。在英國,每一齣音樂劇都有自己的戲院,看哪一齣劇就到哪個戲院,也因此舞台設計都非常有特色,有專屬的舞台、燈光、造景,舞台撤場換景也相當迅速,看起戲來非常過癮。開演前一小時,各戲院前必定大排長龍,有時連人行道都擠得水洩不通。
英國人的幽默:因為不值得信任的英國樂手,我自己組了一個樂器,它不吸煙也不喝酒,更不會遲到。在英國bath(巴斯)觀光區路邊看到的街頭藝人,他腳下踩著吉他,加上小提琴合奏出美妙的樂章。
上週海格比掃過台灣南部,使得淡水天氣怪異,狂風、驟雨、烈日交替即興演出。彩虹忽明忽滅地豎立在商館後方,隱隱約約,虹橋之上的霓,令人更想看清。習慣風雨相隨的淡江師生,不禁仰望來訪的兩位稀客,淋著雨出神。(文、圖�王文彥)
魔術社迎新時,前任社長資訊三張維甫突然間從衣服中變出鴿子,令同學們嘖嘖稱奇。(攝影�王文彥)
社長阮齡潁笑說自己一接觸到自由搏擊,就愛上了!(攝影�黃士航)
倫敦有非常多的美術館或展覽廳,展場設計都極具巧思,很多實體的東西會呈現在會場。最近有一個vogue攝影師的攝影作品展,除了攝影師精采的作品,現場也展出攝影師拍照時的側錄帶,讓參觀者有身歷其境之感,更特別的是比人像大很多倍的實體相機!展場設計會著重跟參觀者的互動,而不是束之高閣的藝術品,尤其令我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