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院長陳伯璋
當今大學發展除具傳統的三大功能--「教學」、「研究」與「服務」之外,前美國教育部長 E. Boyer(1998)特別提出「整合」是大學面對知識經濟,新科技所發展出的新角色,大學必須跨越狹隘的「本位主義」(無論是學科或行政單位)。而B. Clark(2004)在「邁向永續發展的大學」一書中,更提到「擴展周邊組織」、「活絡學術重點領域」及「融合一體的大學文化」,其核心正是資源、人事、經費、活動的「整合」。
然而在上述的「整合」功能中,最關鍵的部份則是「思想」或「觀念」的整合。淡江大學的「多元一體」,亦即四個校園的整合中亦可作如是觀。事實上,思想的整合一方面在凸顯未來理想的圖像,凝聚共識化成行動,另一方面則在打破「學術部落」(academic tribe),採取「藍海策略」,而非過度競爭的「零合」遊戲或「紅海」策略。
淡江大學在「思想」的整合方面或許可朝如下方向來努力:
1.建立關懷(caring)的倫理觀
關懷是打破本位,跨越邊界的一種動力,在人與人,單位與單位之間彼此的關懷下,「利益」已不是重要的考量,地位的高低已不再有鴻溝,而是人存在價值的流露,無論是學生、教師或是職工,我們都是一家人,一切資源都是分享的。
2.積極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的目的在於教育品質不斷提升,所以講求績效,然而若不能基於「關懷」的「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可能會導致過度競爭,或是「論功行賞」的meritocracy。芬蘭近年來教育成功的例證中,說明先以「均等」或「關懷」為基礎的「卓越」,是可以避免因追求卓越,而造成另一種新的「不均等」。
3.陶融全方位的「全球心靈」(global mind)
全球化是發展的共同趨勢,但也帶來同質化及新帝國主義復活的憂慮。然而全方位的「全球心靈」,是「心物合一」、「天人合一」、「世界一家」的整體性思維,而非局部性(或地區性)的本位思想,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聯性之下,才會有「策略聯盟」或是「夥伴關係」的建立。大學的發展若及早建立此一心靈,與國內外大學合作才有落實的可能。
大學的永續發展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但如何發揮「整合」功能,或可從「思想」上的整合開始,例如建立「關懷」的倫理觀,積極性的追求卓越以及陶融「全球心靈」,或許是淡江大學進入第四波後,所有淡江人可以思考的方向。
NO.649
| 更新時間:2011-07-26
| 點閱:1292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