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簡便襯衫與牛仔褲,休閒又不失正式,搭配親切、和藹的笑容,個性率直、瀟灑,這是資管系副教授梁德昭給人的第一印象。東吳大學數學系畢業,奠定邏輯、運算深厚的基礎,便一腳踏入資訊領域。當時的他,一邊擔任四海工專電子科講師,同時進修本校資工所碩士。梁德昭表示:「喜歡什麼就去學,每段過程想學的東西是可以更換的!只要確定前一階段打下的基礎,能夠讓後一階段有更寬廣的選擇空間就好。」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接續在管科所資管組攻讀博士。在當年,資訊管理系還是個新興學系,一轉眼30個年頭過去,梁德昭笑說,「當年對淡江的第一印象是學生很幸福,因為淡江學風自由,學生是不受太多拘束的!」
教過資料結構、物件導向、網路與通訊等課程,梁德昭認為,「大學所教的理論和概念是一回事,出去到職場的就業適應力又是另外一回事!」學生學習的重點不在於念書時間的長短,而在能否實際運用。資管是應用科學學系,「我希望學生畢業後工作,可以讓主管認為在專業技能是合格的,且至少對於所學要會應用。」除此之外,資訊領域是與時俱進的,不斷會有新科技產生,學生更要培養出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從做中學,做得好不好是其次,至少勇於嘗試。
「『Open Mind』是現在學生該培養的態度,不要畫地自限,大學生活不該只有玩,尤其淡江是間多元的學校,學生更應該去設計自己的藍圖,替未來打下良好基礎。」談起這30年來學生有何轉變,梁德昭感嘆地說:「以前的學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資管,所以寧願放棄國立而選擇淡江;但現在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以及對自己負責的能力,才會不知道為什麼要念大學,然後渾渾噩噩的念完4年,同時也在學業無法跟上時,總認為是老師教不好,永遠是他人的錯。」
對於社會風氣與環境造就學生在學習態度的轉變,梁德昭直言「少子化的影響加上學校太過氾濫,使學生的程度每下愈況。」在以前興趣是培養能力的起點,但梁德昭有感而發的說:「現在的學生往往以『沒興趣』來掩蓋『無能』的事實,對我的認知來說,必須先瞭解整件事的內容,實際去嘗試過,才有資格說自己是因為沒興趣。」看似犀利的談話,其實言語間充滿對學生的期許,「不會,就要懂得如何解決與面對,興趣與能力是兩回事,我希望學生在專業技能上,是可以跟臺清交媲美的!而不是拿『沒興趣』來當『沒能力』的藉口。」
教學多年的他,希望學生可以將所學吸收,並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善用4年的時間,為自己儲存未來就業的能量,因為這些知能都將是未來與別人競爭的籌碼。」梁德昭認為學習原動力應該建立起基本的能力和態度。同時,他勉勵學生廣泛學習的重要性,「如果可以把他系的專業知識變成自己的基本常識,將來就有能力和機會可以『左右逢源』,去選擇自己想要的未來。」(文/李亞庭、攝影/賴意婕)
NO.903
| 更新時間:2013-09-23
| 點閱:182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