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04-10-25

大學競爭如聖戰 質才是關鍵

【本報訊】台灣的大學生算不算多?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和楊朝祥認為,雖然大家都說隨便一塊招牌砸下來都會打死好幾個博士,但比起歐美先進國家還不算多,真正問題在於學生素質不夠好。在大學競爭激烈的今日,而他們一致認為,「政府的手」要拿開,「不要做太多」,政策應再鬆綁,讓大學自己找出路來。

兩位前部長目前皆於本校任講座教授,21日上午參與本報舉辦的「奔向2005年──迎接第四波系列對談」講座,就「大學春秋戰國時代兵法──從政治觀點談大學競爭」為題進行對談,吸引包括真理大學校長葉能哲、德霖技術學院校長張裕民等滿場觀眾,校長張家宜亦帶領修「教育政策與領導」課程的碩士生前來聽講。對談由行政副校長高柏園任主持人,場內尚有學術副校長馮朝剛及多位學術行政主管。

黃榮村說,如果今日的大學競爭視為一場戰爭的話,那麼應該是一牽涉使命感、期望水準與榮譽、生存的戰爭,可說是一場聖戰,要競爭又要合作,才能走出困局。他建議,政府行政應鬆綁,讓大學更自主,他說他一當上部長,就成為五十幾個官司的被告,原因是學校倒閉之後,有許多問題牽扯不清。他認為高等教育競爭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環節,世界的大學快變成一個小社區,再不能有鎖國心態。但要把台大推進世界百大,不能只靠嘴皮子,他建議透過私立大學協進會、全國科技會議等機制,逐步達成共識。同時,評鑑應該要好好做,讓好的大學留著,不好的自然「淡出」。

楊朝祥表示,教改有兩個東西要改:「家長的腦」、「政府的手」。政府手上握有「紅蘿蔔」和「皮鞭」,但在呼籲大學定位的同時,政策卻是背道而馳。比如許多技職學校為了改制,逐漸被引導成為普通大學,「但我們需要的是一流的技職校院,不需要二流的普通大學。」當所有大學願景都變成「成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時,學校的定位在那裡?「所以,政府的手要拿開一點。」

兩位對於發展「教育產業」也有共識,楊教授提到,WTO把教育文化列為第五類產業,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應提倡教育的消費性功能。現行政策裡,國內遠距教學學分只能承認三分之一,應再放寬,把教育的對象由十八到二十二歲,擴展到八十歲。此外,像南部有科大賣牛奶,基隆海洋大學賣面膜,只要有機制防止過度市場化,也未嘗不可。

黃榮村則期許淡江大學能成為台北縣大學座標、大學智庫,他亦提醒在場學術行政主管,在致力於研究之餘,不要忽視教學。除了常鼓勵老師,也要不忘多鼓勵同學們,「校園裡要有明星老師,也有明星學生」,讓每個人都以在校表現為榮。(對談內容詳見本期二版)

NO.586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8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0 13:16:15
  • 線上人數: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