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舒宜萍專訪】英文系專任副教授陳秀潔一家有五個博士,她及夫婿紀秋郎(本校前文學院院長、現為東吳客座教授)皆在淡江任教期間,陸續修得博士學位,3個孩子素珊、思淵、懷新,從小在淡水校園出生、啟蒙、成長,在美國陸續獲得博士,一家五口各有所長。陳秀潔說:「這都要歸功淡水校園這塊福地,給予孩子們從小自然人文的孕育與薰陶。」
當大兒子紀思淵日前自美國捎來好消息時,興奮的向母親電話報告:「已順利拿到南加大音樂教育博士!」陳秀潔霎時百感交集,心中感到相當欣慰,她眼中漾著喜悅的淚光、有感而發地說:「大兒子雖是3個孩子中最晚拿到博士的,但得來不易,更感念在淡江校園中得到啟蒙,激發孩子向學的心。」
陳秀潔說,常有人問他們:「3個孩子是怎麼教的?」其實兩夫妻平時忙上課、準備教材、約見學生,孩子們都是自動自發讀書。紀秋郎會拉小提琴和彈鋼琴,家中不斷播放著古典音樂,提供的是「From Floor to Ceiling」滿牆的書櫃,他們幾乎是「放任」孩子們愛看什麼都可以。曾經在孩子們要隨父母出國前一週,跑去書店租回全套「金庸小說」,日以繼夜輪流看完,因為怕出國以後看不到了,父母也「從不干涉」,想買書也「從不手軟」。
當年大兒子出生時,紀秋郎因喜愛晉朝陶淵明的田園自然生活,以陶淵明詩句為名,從「池魚思故淵」取名,老三也是由陶淵明「良苗亦懷新」詩中而來,陳秀潔說:「我們夫婦倆都喜歡淡水和淡江的田園純樸風光,自然而然就在此落地生根。」
因為住在學校教職員宿舍,孩子們把淡江校園當作超大遊戲場,素珊懷念起成長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放學後常逗留在宮燈教室,趁無人上課時,和弟弟們模仿老師上課的情形,她有模有樣的當起老師,隨地檢起樹枝當「教鞭」,兩個弟弟認真學習,還要反問老師無厘頭的問題,常常笑鬧成一團。
他們也常和鄰居其他教授們的孩子玩在一起,在新工館尚未興建時,附近有些天然小水池,他們最喜歡打水漂兒玩耍,常玩到天黑才回家。陳秀潔說:「3個孩子都拿到博士後,特別想念淡江,因為這兒是他們玩耍的天地,也是學習的天堂。」思淵說:「雖人在美國,對淡水這片好山好水可是念念不忘!」
素珊和懷新會唸博士,緣起於陳秀潔民國58年來校任教,有感於應繼續進修,向學校申請留職停薪赴美攻讀,獲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第二外語與文化教育博士,紀秋郎也在孩子小時候攻讀台大比較文學博士,父母皆以身教,讓孩子知道要用功,激起他們繼續唸博士的心志。
3個孩子在小時候,常參與學生社團的音樂活動,如鋼琴社的表演,淡江給予他們許多美好的藝術與人文培養,素珊與母親同校獲鋼琴演奏博士。懷新中學即隨父親赴美交換而留在美國讀書,以25歲不到的年紀拿到明尼蘇達大學電腦資訊博士。他表示,當年淡江資訊中心曾開設給教職員子女參加的兒童訓練班,他就是在這兒啟蒙的,後來愈學愈有興趣,頻頻獲電腦設計比賽獎,他很感謝淡江的資訊教育,「真不是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