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5-03-28

我們在德國相遇

今天,我很緊張。

在科隆半年了,一直沒有機會到附近的小城市拜訪爸爸的朋友,終於聯絡上了以後,我卻很害怕,怕沒有話講,怕會和老先生老太太有代溝,怕氣氛會很尷尬,反正就很擔心。

中途還經歷了下錯站的烏龍,幸好這種事常發生,我已經練就了不會不好意思的厚臉皮功。一到車站,又互相找了半個小時,終於見到面時已是一個小時之後了。

他是已經白髮蒼蒼的老先生,我們在餐廳聊到我的學校,這才發現,原來他是50年前淡江英專的老學長,真的是很興奮,在台灣都不太有可能遇到50年前的學長,而我們,竟然在德國這個不是故鄉的異地,偶然在彼此生命中出現,他們夫妻倆好興奮地播放去年12月回台灣玩的DV給我看,在德國住了36年,高雄旗津的沙灘對他們來說好美好美,我耐心的看完那半小時千篇一律的海浪和沙灘,還有一個望著遠方的老先生,只是因為我老爸會在畫面中出現個五秒鐘。

聽著海浪的聲音,學長開始講述著去年的淡江遊,他說他去年有回母校一趟,走進教務處說他是50年前的學生,裡面的職員全都站起來還嚇了一跳,他說學校變好多,景色都不一樣了,只有那些仿古的老房子依然沒變,他說房子兩旁的樹都長得好大好高,快要蓋住建築物。

而我試著要在50年的距離下,連接我們的大學生活,卻發現,我們共同的記憶只剩宮燈教室、克難坡(大家都努力地跟他們在德國長大的兒子解釋克難的意思,累……),以及創辦人張建邦先生,50年真的太長,我只能很慶幸學校留下了這些教室和那個每次都爬到累死人的樓梯,但是,同在一所學校唸過書的感覺,卻不用太多言詞解釋。就是一種親密,一種認同感,我們都很開心自己是淡江的學生,多少年以後都一樣。

緣分真的很奇妙,讓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認識的人,以這樣的方式相遇。他50年前進淡江英專,我在50年後進淡江大學;他36前來到德國,我在36年後也到了德國。雖然淡江一直在改變,但卻都以同一種姿態存在每個學生的年輕歲月裡。

NO.60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4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3 15:19:38
  • 線上人數: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