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5-10-17

55校慶來訪未來學大師介紹

「明天過後」是一部描述地球因氣候異常,大風雪侵襲北美的科幻影片,片中對大風雪入侵與損害程度的推估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在卡莉娜颶風重創紐奧良後,風險預期與災害模擬儼然成為社會大眾關心的焦點。

預測分析一直是「多元未來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Al-ternative Futures,IAF)主席克萊門•貝玆卓(Clement Bezold)博士,長期推動與專注的研究工作。他指出「預測」(forecasting)的內容應包含:了解(掃瞄、趨勢、預測、情境)、明確且可預測的變遷、系統化與假設、需要有創造力、遠見與卓識的選擇、最後更需要去付諸行動,並創造一個我們想要的未來與可被檢驗的未來策略。

除了預測分析外,貝玆卓博士更致力於未來政府部門的研究,其中又以「可預期的民主」(Anticipatory Democra-cy)最為世人所關注。2005年7月15日,在美國首府所舉行的「卓越政府會議」(Excel-lence Government Confer-ence) 中,貝玆卓博士指出,未來政府會面臨下列難題,包括:人口老化、全球性氣候症候、通訊革命、全球化、企業扮演的角色、科技加速進展、民族國家與邁向多元極化國家之間的角色互換(Shifting role of nation state & the multi-polar world)、恐怖主義、種族挑戰、以及逆勢政策選擇等。

貝玆卓博士認為政府部門應該要撥預算來進行政策的預測分析。它不僅可以讓政府部門變得更聰明,也可以在突發性或變遷過程中,讓政府或相關專家早一點獲得徵兆或警訊。預測分析不僅可以提供國家一個未來發展藍圖,並可以協助政府檢驗過去所推動的策略,是否能夠持續支持下一個政策。

不過,政府部門究竟要如何運用預測?又有何利基?貝玆卓博士指出,政府所需要預測分析應包括:監控趨勢(水平式掃瞄)、情境分析(不可只專注在某一焦點,而需同時聚焦在許多不確定事件上),並將政府施政的未來願景與既定目標和策略相結合。政府預測不僅可以讓公部門站在問題之上,更清楚瞭解問題的癥結,同時也讓公權力在處理問題時更為容易。

最後,政府預測機制將可以讓社會大眾知道,未來將還會有哪些可選擇性的機會,因此,在闡明這些施政的焦點、施政願景與任務時,政府部門將更能說服社會大眾與立法部門予以協助,同時,更有效的監控這些即將要實施的未來施政計畫。

NO.62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2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