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6-12-18

我們做得到嗎?

截至本報15日截稿前,國際研究學院、教育學院、理學院、管理學院、商學院已針對本項工作開會研議,多所院系所也已自學生間推選出列車長。師長們一般肯定教育部政策,教育學院院長高熏芳認為,畢業生在社會扮演的角色能反映系所的教學效果,可以藉此審視教學績效。教科系主任李世忠和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所長吳明清也承認與系所友聯絡,維繫情感的重要。但是到底執行的可行性如何呢?李世忠說明,教科系系友多就讀於本校研究所,或在遠距教學組工作,是方便的聯絡窗口。航太系系主任王怡仁說:「航太系人數不多,且師生間相處融洽,加上直升研究所的比例高,所以稍微動員即可成功執行。」

然而也有多名教學單位主管指出窒礙難行之處。拉研所所長王秀琦認為,這項措施存在太多非客觀因素,因為研究所畢業生很多人常在國外,以往能和學校保持聯絡的校友通常只有一兩個,把這項標準例為評鑑項目,對他們來說有點困擾。歷史系主任黃繁光也指出聯絡畢業生的困難,系上照顧在校生已相當繁忙,而校友處應該協助實際的施行步驟,畢竟它是專責單位,不應該完全請系所來做。而資源限制也是一個問題,決策系主任黃國隆指出每個系所只有2個助理,經費也有限,「要馬兒好,又不給吃草,實在有困難。」大傳系主任吳怡國從畢業生的觀點指出,硬性要求學生提供一些私人的訊息、資料,感覺似乎不太妥當。

系所助理平日處理各種學生問題,認為問題重重:有的因為系所人數多,畢業生的掌握本來就較困難,外語學院一位系助理直言:「由於大四生課較少也不盡相同,畢業班同學之間在畢業前碰面機會少,也就很難做到分組、找聯絡負責人等等;而且加上較晚入學的轉學生,他們和班上原有同學之間本來就很少互動,造成不熟或根本就不認識的情況。另外,有些畢業班導師沒有教授到畢業班級,他們對學生的情況或資訊也很難掌控。」

學生的反應也不一致。獲推薦為列車長的美研所彭子倫表示:「還不錯,這樣學生的就業能和學校教學做連結,能正確反應教學成效。」不過也有人認為以畢業生流向作為評鑑指標不盡公平。教科系系友周佳和批評,學生發展在於個人,成功與否不能全歸於學校。至於被選為列車長的同學,以後會不會很麻煩?由於一般分組是以志同道合者為主,東南亞所翁海清說,同組同學都很要好,所以沒問題。

理學院院長錢凡之指出,要徹底施行列車專案,就要先選好適當的畢業班導師,輔導學生越熱心,學生就越有意願配合。生科所所長張玉坤和資管系主任蕭瑞祥不約而同地建議,如果校方有配套措施,提出上網填答的誘因,校友會較有意願合作。

除了執行校友列車方案外,有無其他增強與校友溝通的方式?理學院院長錢凡之認為,可請各系學會或學生間「家族」的學弟妹,聯絡已畢業的學長姐,校友在念舊下,較有意願配合。運管系主任張勝雄別出心裁地指出,學校可以成立客服中心,專責處理本項業務。讓校友得知學校的近況也很重要,會計系主任陳叡智就建議淡江時報可輪流寄給逾20萬的校友,校友通訊增加內容廣度,校友對母校會更有向心力。

的確,本校一年畢業生就約8000名,10年下來有8萬名,密切聯絡著實不易。但是若能切實做到,不但能成為系所評鑑時的優勢,對校方、老師、學生、校友都是有益的。不過,執行成效「需要畢業生持續配合」,外語學院院長宋美華如此說。誠如管理學院院長陳敦基所言:「今日你們以學校為榮,明日學校以你為榮,但是掌握到你的動態,才有辦法以你為榮。」

NO.66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7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