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7-03-05

體認性別平等的真義 建構共治共享的社會

隨著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愈來愈多的研究證據顯示男女之間確有差異,由於腦部的結構與功能運作、荷爾蒙的成分與比例、器官組織的差別,性格特質、能力傾向與行為方式因此也有差異。這些差別在人類演化史上深具意義,因為它們促使人類本質更多元多樣,提高了適應環境生存繁衍的機會;各類層次、程度不同的本質在不同文化中,各自顯出生存上的優勢與弱點,使得人類社會呈現更加多彩多姿的面貌。

然而,不可諱言的,數千年來,兩性差異曾經被刻意曲解並擴大,造成人間無以數計的誤解與不幸。唯有正視差異的本質並設法改進彼此的溝通方式,才能有所改善。空泛的道德、僵固的法令已不足以規範人的行為,教育必須立於證據並在人們的心底生根,才有指導行為的力量。拒絕科學的證據而否認差異的存在,與執著於傳統的刻板印象而心生歧視同樣的不可取。

另外,我們每個人本身都是不完全的,因著差異,使我們能夠截長補短,可以互助互利。因此欣賞多元的本質,讓個人有發展天賦的權利,給予每個人適性發展潛能的機會,因而享有安和樂利的人生,這是大同社會的理想,是真平等的精義,也是民主素養的表徵。

個人天賦各異,發展的時間、方向、速率也不相同,如果出生前後環境有嚴重缺失,即使給予相同機會,也未必能彌補起跑點的顯著落後。因此,我們強調的真平等,應該要進一步體認並面對這些弱勢族群的特殊需求,不論是男女、老少、種族、地域、語言、宗教、黨派,或是性戀傾向以及性徵突出或不顯的人,都應協助得到適當的環境,發揮所長、安居樂業。由此可知,性別平等是屬於全面社會建構的一個環節,與各適其性、各取所需、各盡其能、各展其才等理念相通。

雖然當今女性地位已經不斷攀升,但傳統中的女性角色意象與制度性的不公積漸已久,多數女性在政治、經濟上仍相對居於弱勢,因此有所謂的全球「女性貧窮論」及「女性低政治化」的學說。然而,男女才性分殊,各有優勢、各擅勝場;在21世紀裡,女性優勢的特質,如善用語言表達、有溝通的欲望、有敏銳直覺力、思慮周詳、謙遜、堅忍等,都是職場成功所需具備的重要特質。擁有這些特質的人,將在21世紀的職場煥發異彩。因此,女性要有志氣,不宜妄自菲薄,不可因他人的歧視而看輕自己,不因媒體的物化而物化自己,唯有自立自強,才能卓然屹立於人群之間。

最近,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提出幾項政策性的決議,以便對懷有生育、養育責任的女性給予特殊照顧或考量,使其生養責任不致阻礙個人的成長發展機會,如進修活動、攻讀學位、升遷等,這是實現性別平等真義的一大步,值得喝采。在三八婦女節的前夕,我們不僅要自省對性別是否仍有刻板印象,也應在校園內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出尊重他人、接納個別差異的知識份子;而一個以性別平等為基礎的大同社會,必然會是一個欣賞多元、尊重差異、機會平等、兩性共治共享的社會。

NO.668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3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