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管聯合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王居卿
策略大師Michael Porter於1980年代所提出的競爭策略模式指稱:一企業組織欲獲得競爭優勢,需從成本領導、差異化與集中3種策略中擇一。意味著若想「魚與熊掌」兼得,最後將一無所得。也許,此論點在環境較穩定的80年代是可行的,但在現今詭譎多變的非線性環境下,欲透過某單一策略方向去獲得競爭優勢實屬不易,因為外在環境機會總是稍縱即逝。換言之,也許同時以「成本領導與差異化兼具」之「魚與熊掌兼得」策略才是當今獲得優勢的不二法門,此論點可由近年來一些卓越的企業如Toyota的Lexus看出端倪(註:Lexus之優勢乃在於兼具高品質與低成本)。
其實,Michael Porter的二擇一策略取向,可說是「或(or)」的取捨(trade-off)策略觀,而其不贊同之二者兼重的策略取向,則可說是「與(and)」的策略觀;前者正是Kim and Mauborgne在《藍海策略》一書中所言之紅海策略,而後者則是藍海策略。雖然現今國內大學教育的市場並不像企業市場那麼地變化多端,但由科技環境的快速成長與教育開放解禁,國內的大學教育市場已處在紅海的激烈競爭中。面對此紅海,沒有一所大學能置身度外。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在提出三個管理模式後,又提出第四個--企業管理模式,意味著本校已前瞻性地在尋找藍海,冀藉此能在有限資源下去取得先機,並打破國人長久以來認為「國立大學優於私立大學」的刻板印象。
何謂藍海策略?簡言之,乃是去探尋和掌握新的需求以創造沒有競爭的市場空間,進而使競爭變得無意義,並打破「價值�成本」(即差異化�成本領導)二擇一之抵換迷思。採取藍海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創造新的價值曲線;本校的第一條曲線已使淡江在紅海中屹立不搖,第二條曲線則是本校一直能在眾多私立大學中獲得優勢的秘訣,而J曲線將是本校進入藍海創造新價值的曲線。易言之,本校的「第一曲線→第二曲線→J曲線」行動鏈,類似於「紅海策略→轉型策略→藍海策略」的動態策略思維。
藍海策略有四項主要行動,核心概念乃是「消除(Eliminate)及減少(Reduce)不具價值的次要活動,並提升(Raise)及創造(Create)具高價值的核心活動」,我們可將該架構簡稱為:「ERRC」模式。「消除」及「減少」是成本領導策略下降低成本的消極性作法,而「提升」及「創造」則是差異化策略下增加價值的積極性作法。若以某一系所的課程設計為例,可思考:(1)應刪除哪些不必要的課程,以避免資源的浪費;(2)應減少哪些不重要的課程,以增加資源的有效應用;(3)應加強哪些重要的課程,以提升競爭力;及(4)應增開哪些潛在的課程,以創造差異優勢。
最後,為了讓師生對學校有較深入的了解,作者將閱讀張創辦人專文之心得彙整如右圖,提供各位在探尋藍海時的參考指南。
NO.67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071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