黌宮珠璣 2007-05-07

最後一枝影響時局的筆

導讀/林金源(經濟系副教授)

解嚴之後,台灣雖然百家爭鳴,但知識分子的影響力反被稀釋。更有人噤若寒蟬,或採「乘桴浮於海」的消極態度。相較之下,憑著如椽之筆卻能主導輿論數十載,並且影響兩蔣施政的王作榮,應該算是幸運的了!

1964年灰心離開公職之際,王作榮寫了「台灣經濟發展之路」,此文(見本書第五章)不僅造成洛陽紙貴,更引起總統注意,兩度交代官員必須閱讀。類似此文,本書收錄歷年來王氏有關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言論,以及如何建設現代國家的構想與理念。

王作榮任中時報系主筆期間,某晚報社突來求文。王氏雖處觥籌交錯之間,卻能隨手取來餐巾紙,一揮而就寫下思緒縝密、擲地有聲的一篇社論。他的流暢文筆,讓討論經濟問題的文章不再生硬難讀。

精細分工讓眼科醫師只治眼疾,心臟外科絕不割盲腸。現代經濟學家也常鑽入經濟領域中的一個角落,學術研究讓他無暇、不願顧及與經濟問題息息相關的政治環境。經濟學越來越像物理學,經濟學家也窄化成專科醫生。王作榮的寬廣視野與歷史縱深,豐富了經濟學家的角色。與其稱他另類經濟學家,他寧可被稱為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士」。

NO.676 | 更新時間:2011-06-15 | 點閱:132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