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07-11-03

淡江菁英21屆 金鷹獎 專訪:開啟現代詩的新頁

【記者林筱庭專訪】「沒有任何時刻比現在更為嚴肅 落日 在海灘上未留一句遺言 便與天涯的一株向日葵 雙雙偕亡 一塊木頭 被潮水沖到岸邊之後才發現一只空瓶子在一艘遠洋漁船後面張著嘴唱歌。也許是嘔吐 瓶子浮沉浮沉浮 湮浮沉沉浮 天空沉浮沉浮 開始漲潮 木頭攀升到 一排巨浪高舉起的驚惶中......」這段是洛夫近年所寫的3200行長詩《漂木》,其第一章第一段的開頭。洛夫說,《漂木》好比他的一生,從中國至台灣再到加拿大,充斥著漂泊的孤寂感。

第21屆的「淡江菁英」金鷹獎得主莫洛夫(洛夫以名行世,寫詩出書,不少讀者還以為是筆名),為淡江英文系1973年畢業校友。現年80歲,1928年生於湖南衡陽,1949年來台。洛夫早年為一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被譽為「詩魔」,曾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中山文藝創作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殊榮,並於2004年獲北京新世界國際詩歌獎。一生創作不輟,其著作甚豐,至今已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20餘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4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4部,譯著《雨果傳》等8部,今年7月他又出版新詩集《背向大海》。

洛夫回憶,80年來寫作的念頭從未間斷,即使1954年在海軍服役,軍中嚴肅苦悶,洛夫仍在軍中尋找志同道合的詩友創辦「創世紀」詩社,張默、 弦便是與洛夫合稱「創世紀鐵三角」的好友。洛夫回想起創社時節,興奮地說:「我們剛開始還摸不到方向,直到第11期,才開始嘗試在詩刊上有系統地介紹西方思潮,讓更多讀者知道『現代派』的詩歌論著和作品。」創世紀詩刊與「現代詩」、「藍星」等文學刊物鼎足而立,也在1970年代打造了現代詩的黃金時期;1988年兩岸開放後,便率先開闢中國詩頁,並先後刊出韓國、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地的華人創作,大幅拓展現代詩的當代視野。

然而,創辦詩社、寫詩出書還不足以描繪洛夫愛詩的狂熱。 1958年槍林彈雨,「那年金門823砲戰,戰爭中面對死亡啟發了很多人生思考。藏身碉堡中,砲火在頭頂上飛來飛去,我便躲在底下猛寫詩,並開始嘗試寫《石室之死亡》。」洛夫說,因戰爭而被迫遠離故鄉,又當時兩岸的政局不穩,個人與國家的前景不明,一股飄泊的心情油然而生,為探索內心苦悶之源、追求精神壓力的紓解,遂希望透過創作來建立存在的信心,震撼詩壇的《石室之死亡》就是在這一特殊的時空中孕育而成。

1969年,正值壯年的洛夫,任國防部海軍聯絡官,為進一步深造也為精進創作,向友人打聽到淡江的外文系口碑不錯,便入學讀了4年。他笑著說:「時日已遠,這幾年的求學生涯,回想起來模模糊糊,只記得讀了幾年書,然後整日浸在英美詩集中。」美國的艾略特(T. S. Eliot)、英國的葉慈(Yeats)等人,都讓他愛不釋卷。洛夫也是在這4年中,開始翻譯雨果(Victor Marie Hugo)的論著及作品。洛夫想起唯一在淡江參與活動的記憶,不由得哈哈大笑:「大概是大二的時候吧,參加英文寫作比賽,記得那時題目叫《Bus Stop》,寫了篇約200字左右的短文,還得了第二名!」

洛夫除了寫詩,對於書法探索亦沉潛極長一段時日,洛夫長於魏碑漢隸,精於行草,曾多次應邀在台北、菲律賓、馬來西亞、溫哥華、紐約等地展出。洛夫對於書法的熱愛不下寫詩,他稱讚書法,「它是中國最傳統古老的藝術、媒介,能表現個人思想,抒發情意。」

已屆耄耋的洛夫生活規律,談到養生之道,洛夫只說:「每日上午起床即練字看書,下午寫詩,生活愜意萬分。」他也談到,1996年會到距故鄉千里之遙的加拿大溫哥華定居,主要是因台灣政治不安定,二來為尋一塊適合寫作的幽僻之地。現在溫哥華的日子,洛夫描述,生活安靜清幽,房後有院子,有很多花木,還有個松鼠家庭一家五口,偶有朋友、仰慕者來訪。洛夫得意的說,他有12字箴言恰可形容:「讀書寫字,拈花惹草,吃喝玩樂。」洛夫解釋,寫字指的是書法跟創作,而後8字則一切盡在不言中。劉禹錫《陋室銘》中所謂「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正是洛夫每日在溫哥華的寫照。

回顧一生,洛夫說自己兩度漂泊,從大陸到台灣再遠至加拿大,如漂木般,感到生命的無常無賴,還有那股荒涼孤寂感。這也是為何洛夫在2003年於溫哥華組織「加拿大漂木藝術家協會」的原因,洛夫愛漂木如同自己。每年秋季,洛夫都會至大陸、台灣等地參加文學活動、會議、演講、書法展等,並不時將新創作的詩集結成冊出版,洛夫憶起 弦曾打趣道:「寫詩到80歲還不停,簡直是高齡產婦。」語畢哈哈大笑,對創作的喜愛之情表露無遺。

NO.693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68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