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苑副刊 2007-11-26

最後的身影—憶賴金男教授

或許是在淡水開回台北的交通車上,幾位資深老同事閒聊的話題圍繞著校園往事,所以下了車走過台北校園門口,望著建於1964年的白色大樓,一時陷入沉思。覺得這棟風格獨具已聳立四十寒暑的建築,敞開的大門每天熱鬧的人來人往,多少淡江人在此演出人生的悲歡離合?多少默默工作的淡江人在此隨著時間流逝黑髮染霜,不知不覺青春飛逝而去?

「老」雖是令人傷感的人生過程,但有幸邁入老境卻應該慶祝,因能安穩活到老,享受銀髮歲月,並非人人可得。上天不是慈悲對待眾生的,所以世間有「英才早逝」之憾,紅塵多缺陷。

當這缺陷發生在自己所熟識的好人身上時,不免疑惑老天為什麼如此作弄世人?讓好人不長壽?為什麼人生總是有許多不圓滿?有些不應發生的事情硬是發生了,除了接受,找不到答案。多年來心中一直存著不解,同事偶爾相約吃頓便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為什麼那頓和賴博士約好的飯局,老天就是不成全,永遠無法實現。

雖然事隔多年,但每當想起那只有相約,未能聚首的餐會,總不免遺憾。

永遠忘不了那場景,黃昏時和一位同事從交通車下來,經過台北校園門口,望見瀟灑的賴博士站在台階上和友人談笑風生,看到從台階下走過的我們,一向惜情念舊的他,笑咪咪的打招呼之餘,並熱絡的相約找個時間大家聚一聚,我們愉悅的答應了。那時正值三月底,接下來要放三天春假,於是約好等假期後聯絡,屆時再找幾位老同事歡聚。

哪知過了春假,賴博士住院了,得知他肝疾復發,心想只是老毛病,不久之後就會出院的,等他病癒再安排飯局不遲。誰知心想「不遲」的事,永遠遲了,隨著賴博士病情惡化,他從此未踏出醫院,只五十出頭的英年,走向人生終站。

餐聚不成,參加的是他的喪禮。

貴重的人生禮物

雖然人已遠去,但他站在台北校園台階上,笑容可掬的最後身影,卻像一張置入定影液中的照片,一直鮮明印在腦海裡。

有時會想,不時在五虎崗各個角落遇到,經常笑容可掬的賴博士,到哪裡去了呢? 校園裡少了他這位未來學家的身影,總覺得缺少了什麼。因為他是淡江的一個寶,除了學術,才華俱佳外,更令人由衷生敬的是他的待人接物,相處的時間久了,覺得他是芸芸眾生中難得保有赤子心,內心很潔淨單純的好人。

在那方寸裡沒有醜陋的思想、陰沉心機和不入流的算計。有的只是一片山清水秀、謙沖溫和、不修邊幅的外表下,是樸素無華的內在,總是用善意的心眼對待外界的一切。

有人詆毀他,只見他大海能容不動氣不計較,一笑置之,心中永遠沒有敵人。

但是作為他的同事,如果言行有所不當時候,他會善加規勸,點醒當事人的錯誤。

記得有一次同事們聚在一起閒話家常,海闊天空暢所欲言之際,話題難免扯到一些八卦和人際是非,正當大家口沫橫飛,越說越起勁之際,只見賴博士收斂笑容,正色奉勸大家背後莫論人非,一時切斷了三姑六婆的談話。當時嚼舌的一群雖覺尷尬,但事後冷靜自省,多言多語、說長道短確是一把利箭,往往傷人於無形,是人性之惡,君子不恥亦不為。

如今很感念賴博士當時不怕掃了大家的談興,言所當言,這件事使我在日後不慎又要犯同樣的錯時,及時管住自己的舌頭,因為總會想起賴博士的忠告。古云「君子贈人以言」,從賴博士身上,我看到一個學者的慈悲,他不忍聽到有人被流言所傷,也不願見到有人亂造口業,在他心裡,大家共生在一個校園裡,應互相關愛和尊重,在暗處以言詞傷人是很不道德的。如今他雖已不在人世,但他規勸「慎言」的那一幕,始終記憶猶新,因為那是賴博士贈送給大家無比貴重的人生禮物,心存敦厚,口不出損人之言,讓人與人之間信任成長,共生吉祥。

世上的宗教無不講求「修口」,要信眾不妄言、不兩舌,但許多標榜自己有虔誠信仰的人,往往開口說話就犯規,可見實修口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毫無宗教色彩的賴博士,修口的功夫卻是第一流,共事多年,不僅未見他言人是非,更不見疾言厲色或口出惡言。之所以能達到這番境界,想來是留學法國的他,看似浪漫不羈的外表下,內在有其嚴肅的自我要求。因為能做到一生言語吉祥,表裡如一,那是修心成果的至高展現。

溫靄身影化成光

一般人有恩於人時,往往記性極佳,難於做到施恩不忘報。但敏銳聰穎、記憶力超佳的賴博士,這方面的神經卻很大條。樂於助人的他,經常對同仁施於援手,有些是小惠、有些是大恩,如為人謀職,助不少人改變一生的際遇等等,他總是事成之後就忘了。在他的字典裡,凡事無求,付出是從他人的需要看到自己的職責,給予不是恩惠,而是責任,他享受的是助人的喜樂,而不是回報。

因為留得真情善意在人間,所以雖然天人永隔多年,但和他共事過的老同事們,只要有機會相聚在一起,總會想起他,再談他,不知不覺他又活生生的回到大家的眼前。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時在出版中心從事採訪、編輯、美工、發行的同仁,忙完了份內工作之後,免不了談天說地,賴博士總是笑嘻嘻加入陣營,談話中不忘要大家養成閱讀的習慣,因為書中有許多智慧結晶和人生寶藏,勸大家不要錯過。有時他也會提供自己的學習經驗與人分享,大學唸中文系的他,擁有精深的英、法文造詣,那是他長期清晨收聽外語廣播和透過大量閱讀外文書籍而來,聰明加上努力,使他成為一位有真才實學的人。有位採訪過他的記者,就佩服其出口成章的功力,表示處理一般訪談錄音帶,總要費一番功夫修飾整理,但賴博士開口就是一篇好文章,直接寫下他說的話就行了。也有聽他演講的聽眾讚嘆他的博學多聞,不用演稿,一上場就吸引會場目光,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內容充實,表現出一位學者的豐采。

記得慶祝「明日世界」雜誌十週年慶,除了北部,還特別南下舉辦巡迴演講,請賴博士赴南台灣宣揚未來學理念。出發之前,工作人員還擔心南部聽眾對未來學陌生,出席不踴躍,但賴博士卻很樂觀的出發了。事後證明他的樂觀確有先見之明,放眼演講會場,整個大禮堂坐無虛席,除了見識到南部聽眾也很有水準之外,精采的演講內容,不僅成功傳播了張創辦人推動的未來學,更擦亮淡江的招牌。

雖然留學歐洲,生活在世界時尚之都巴黎,娶的是法國妻子,但生活在五虎崗上的賴博士卻很本土和中式,在他身上不見名牌,也沒有洋味。嗜吃客家菜的他,閒時偶在辦公室揮毫,他的書法瀟灑隨意,字如其人。他不但手腕懸空示範握筆要領,也勸大家閒暇不妨多練字習書法,那是一門藝術,接近藝術不僅有助於修身養性,也使人變化氣質,少些俗氣,增進雅趣。

如果要找賴博士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他一向對人好,卻忽視了自己保健。酒是穿腸毒藥,他竟將其視為好友,終而付出病苦和生命的代價。以他的才學和善良,應活以天年,在世間傳更多的道、授更多的業、解更多的惑,怎麼可以在人生半途就下車呢?他的走,不僅是淡江人失去一位良師益友,也是社會失去一位可敬可愛的人。

雖然他的生命列車停駛了,但在五虎崗上,他可親溫靄的身影,化成一道光,亮在許多人心裡。

NO.696 | 更新時間:2011-06-22 | 點閱:187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