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8-04-21

從教師研究調查 論提升淡江研究能量

管理學院上月針對該院專任教師研究現況進行調查,統計結果,教授對自己目前研究方面的滿意程度較低。教學與研究是大學教師的天職,但兩者如何求取合理與平衡發展,則是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且需要不斷自我省思的課題。在教學與研究不可偏廢的前提下,學術研究往往成為大學教師的主要壓力源。另一方面,不同的學校型態、個人取向(如能力、價值觀)、家庭狀況,使每位大學教師所擁有的研究資源、條件及環境截然不同。兩者間如何取得妥適分配與均衡發展,使個人或學校獲得最佳效益,不僅是教師個人職涯發展,亦是學校整體發展所需深思的重要命題。

首先,從教師個人談起,教師除了在任教初期,必須分配大部分時間準備教材外,其後的發展多取決於個人的職涯規劃與企圖心。一般認為至少為升等而做研究應該是教師優先規劃的目標,其實此非所有大學教師的統一價值觀,因為其中不乏樂天知命,或以所謂「萬年副教授」立命的教師,其或熱衷於教學、行政工作、社會服務等;簡言之,研究非他最愛。排除健康或家庭因素,這類因價值觀而自主性捨棄研究的教師,在大學整體發展中因尚具有一定的功能與角色,在大學國度裡仍可安身立命,惟其佔大學教師的比例不應是多數。不然,大學所被賦予「知識發展與創新」的使命,將蕩然無存;換言之,若捨棄研究發展的功能,則大學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將不完整。

準此,如何提供一個可使教師願意善盡研究本職的環境與條件,應該是大學領導人亟思塑造並給予的。況且,在當今諸多大學排名或評鑑中,研究已是具決定性的關鍵績效指標,亦即研究表現的良窳不僅攸關學術競爭力,亦關乎學校的整體聲望;尤其在專業領域的評鑑與排名中,系所的研究表現更具關鍵性。這也是管理學院為何特別關注教師研究質量,了解教師研究上面臨的壓力源,進而協助其解決研究障礙的初衷。

嚴格而言,改善教師研究環境與條件實非一院之力可及,雖然管理學院採取母雞帶小雞的研究團隊、訂定鼓勵、督導辦法,然而「教學負擔過重」、「研究資源不足」、「學校研究氛圍缺乏」等問題,甚至於私校天賦的次級研究條件—「研究經費欠缺」、「研究生資質較差」、「研究優秀的教師無法久留」等現象仍是本校必須面對的事實。儘管淡江在既有基礎及聲望上,延攬優秀教師並非難事(但易被他校挖角),若非領導人有心力求突破窠臼,採取結構性變革(如降低教師授課時數、指導研究生計入授課鐘點),有大刀闊斧之作為(如擴大研究上獎優逐劣的標準及範圍、教師月退俸制度、優渥禮聘大師等),重新調整校務資源的分配(即增加研究經費、設備與空間);那麼私立大學在已居於劣勢的立足點上,其研究表現將很難擺脫瞠乎國立大學之後的宿命。

當然,也許會有人反駁上述論調,或說美國的名校多屬私人興學,沒有理由妄自菲薄;或說淡江沒必要有發展成為研究型大學的定位及願景。前者說法的關鍵在於私校背後是否有源源不絕的經費挹注,此所涉因素甚為複雜與敏感,無法在此深論;而若有後者之說,則淡江的未來將前景堪慮。總之,學校整體研究質量的提升,除須靠教師不斷努力、自我鞭策,以追求學術成就為己任外;客觀上,學校若能提供一個合理、善待教師並具激勵機制的研究條件與環境,則淡江將有機會在下一波晉升頂尖大學之列,進而成為人人夢想中的大學。

NO.712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9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3 15:19:38
  • 線上人數: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