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3-04-28

社論:從企業界的觀點反省大學教育的品質

Cheers雜誌又公佈了每年例行性的企業界對大學畢業生喜好度調查,本校在這次的調查中,仍然維持著還算亮麗的成績,名列私立大學的榜首,並超越多所國立大學。我們固然肯定學校長期的努力經營才能使得校務蒸蒸日上,但是針對這種例行性的調查和其相關的分析文章,仍要提出以下幾點對教育工作的反省:

第一、不管調查出來的結果如何,大學生的素質不如以往幾乎是所有企業主的共同想法,所以研究所的學位就理所當然的取代了大學文憑,成為企業界的優先選擇。此一大學文憑泡沫化的現象,主要還是國家教育採取了急速普設大學,使人人都可以讀大學的鴕鳥政策所形成的後遺症。此一作為不僅未深思大學教育的本質與目的,亦無法有效提升教育品質,只是一種滿足某些理念和訴求的討好式策略,間接地使得部份學生不珍惜就學的機會,充分表現出大學由你玩四年、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無所謂心態,學習品質和效果不彰,當然也連累了整體社會對大學教育品質的期望。

第二、在大學競爭日益劇烈的今日,如何掌握時代的脈動,規畫出具有特色的大學教育,以符合社會的高度期待,是大學主事者的重要任務,也是提升整體國力的重要指標。當企業界對大學教育無法得到應有的滿足,轉而以無奈的態度尋求更高學歷的人力時,那將是大學教育破產的表徵。所以,大學裡的工作者在面對國家教育政策的無奈之餘,應以更嚴肅而積極的態度,致力於教育品質的提升,創造優質的大學校園文化。如果只是侈言就讀大學和研究所人數的多寡,將會扭曲了創設高等教育的意義,多年後我們亦將成為被後代抱怨的一代。

第三、大學教育也必須有品牌的概念,就像本校這樣用心辦學的大學,當努力的成果漸漸被社會所接受之後,淡江也將成為某一種程度的品牌保證,淡江畢業生被企業界的接受度也會成級數提高。我們不贊成教育當局將大學視為企業一般,將人作為個人理念的實驗品,先放寬成立了過量的大學,再要求經營不善者該倒就倒的惡劣手段。但是一所大學若要永續經營,就要吸收優等人材,創造學校品牌,以成為大學教育的引領者,才不會淪為被政策犧牲的高等學府。

第四、同學們也要有憂患意識,要知道現在社會對大學生的認知已不同於以往,甚至也有可能不如技職教育的學生,唯有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努力求學,才可能自己的未來鋪下坦途,而受到各界的肯定。

本校對於再次得到社會評鑑的肯定,並不覺得特別意外。這種肯定只是再度證明淡江大學經過長期推動TQM的努力下,已經建立起優良的品牌,在評鑑中最高曾排名第四,但是在傳統的社會觀念中仍普遍認為國立優於私立,而在現實環境中二者的資源也有天壤之別。,我們要如何扭轉既有現象,使淡江大學真正成為企業界的最愛,眼前仍有一段相當長的過程要持續奮鬥,所以珍惜現有的成果,開創未來的新品牌,是全校各單位以及師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NO.53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7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0 20:23:51
  • 線上人數:1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