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08-12-08

醉心押花藝術 楊靜宜讓植物幻化重生

【記者王學寧專訪】優雅的外表,堅定細緻的心靈;做事嚴謹,但待人親切;已步入中年,卻仍有著小女孩般的浪漫情懷,這是甫獲得「淡水最具特色藝文創作者」的押花藝術家,也是本校文錙藝術中心策展人楊靜宜。

和藝術的淵源,來自童年時心中單純的畫家夢。「我7歲就立志當畫家!」楊靜宜說。兒時開始跟隨鄭明進、楊三郎、李石樵、沈以正、劉文瑋等多位大師學習素描、水墨、水彩等繪畫技巧,累積了豐富的藝術基礎。1979年,楊靜宜入選全省美展並舉辦水彩個展,當時她是位年僅十多歲的高中生。研習押花技法後,將其多年的繪畫技巧及藝文素養涵融於押花創作中,自此,她難掩的藝術天分與風采,陸續在國際舞台上發光。2001年,她自6000多位專業押花創作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世界押畫繪畫展Japan2001競賽」最高獎項「評審團榮譽獎」;2005年,又獲「歐洲國際複合媒材創作首獎」;隔年獲中央廣播電臺膺選為對拉丁美洲各國介紹的台灣藝術家,並經常應邀展出;2006年更集結其精采創作,出版《世紀紅顏》押花詩文繪卷,成為押花界極具參考價值的紀錄。

什麼樣的植物或花材到了楊靜宜的手裡,都可以重生、幻化成另類美麗的畫面。「她是天才型的創作者。」國寶級水墨大師李奇茂給她如此的稱譽,不過這位天才的成功仍是經過很多的努力才開出如今豐碩的果實。1987年,楊靜宜與花朵奇妙相遇,當時在林口國中擔任國文老師,因緣結識學校裡的生物老師,並接觸植物標本製作,一作作出了興趣,開始將押花技巧置入繪畫中。1997年隨高鳳禧女士深入研習押花技法,隨後赴日學習押花裱褙,並取得日本押花講師資格。雖然外表文弱,但楊靜宜對自然科學很在行,國、高中時期曾擔任生物、理化小老師,「喜歡實驗的個性,對我的創作幫助很大。」她說。將押花繪畫呈現出立體感、景深、渲染,甚至貓咪細緻的絮毛等,都是不斷實驗及練習的結果。白天在文錙藝術中心處理公務、規劃一場場的展覽,回家還要煮飯、照顧三個孩子。夜晚,才是楊靜宜寶貴的創作時間,她說:「你們在睡覺的時候,我還在作畫。」儘管一天只睡四小時,楊靜宜仍精神飽滿,不禁令人納悶:是不是藝術給予她源源不絕的養份呢?

「我是個不安份的人。」 楊靜宜形容自己是位俠客,喜歡李白的那種豪強和灑脫;但當人生有太多規範,太多強求不得的事時,藝術成為她抒發的園地。楊靜宜的作品呈現她的人生觀、愛情觀,以及和孩子分享的詩意話語。美好的創作背後總有辛酸的歷程,楊靜宜也歷經過許多作品失敗的經驗。有一次,一幅已花費400小時製作的作品宣告失敗,楊靜宜形容自己的心像被撕裂般的痛;那幅作品她一直沒丟,「我想提醒自己,人生有時是無奈的,但不能因此停止腳步,往前看,還有很多美好的作品等著你去完成?」她說。楊靜宜樂觀爽朗的個性來自於父親。父親愛花,在溫室花園中種了400多種蘭花,「家中的花永遠沒有盛開的,因為未及開花,都已經送給朋友了。」楊靜宜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愛分享,懂得生命滋味的人。在楊靜宜心中,父親就是她的李白,那位熱情的俠客。

一身紫色長袍,搭配藍色手染披巾,楊靜宜得意的說:「我從來不跟別人撞杉。」親手作的押花別針是披巾完美的點綴品,就像楊靜宜堅持自己的風格與特色一樣,堅持做出讓自己、也讓別人感動的作品。畢業於中文系的楊靜宜對於詩文也有一番體會,除了致力於押花繪畫,她也醉心於詩文的創作,好學的她目前也是本校語獻所的研究生,她希望透過文獻或文學的學習,除了涵養自己的生命境界,也可以將押花繪畫渲染出更光彩耀眼的顏色;而詩文所涵融的意境,也將是她未來押花創作的點睛要素。

好的創作和環境有密切關係。楊靜宜說:「我是嫁到淡水來的淡水媳婦。」一向喜歡淡水的文化及人文氣息,定居淡水的她有間專屬工作室,這個秘密基地裡有超過6000種乾燥花材,楊靜宜笑說:「有時連我都還要翻目錄才找得到想要的花呢!」工作室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貝殼,這是楊靜宜最喜歡的東西。她期許自己是個帶有珍珠的貝殼,儘管珍珠的形成過程是苦痛的,最終貝殼卻因珍珠的美好而創造自身的價值。如此的毅力和熱情,讓楊靜宜持續創作,她說:「這一生我要投身繪畫、抽身蒔花、轉身寫詩。」

NO.73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440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3 15:19:38
  • 線上人數: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