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學員團契社於日前邀請校外輔導員溫佳琪蒞校,以「如何與父母相處不抓狂」為題進行演講,本刊特摘錄其演講內容與全校分享。
有一次,五歲的姪子寫了六個字「笙、安、上、下、大、小」給我,他的爸爸在旁邊幽幽的說:「為了這六個字,弄得我快抓狂!」我回道:「如果你兒子會說更多話,他會對你說,我也快抓狂了!」
與父母相處,什麼最令你抓狂?如何才能與父母相處不抓狂呢?首先,必須學習長大成熟。例如:成年人應能處理生活中大小事,無論是洗碗、洗衣或打掃房間,都不再是父母的責任,更何況我們是家中一份子,沒有理由不參與家務事。或許,你會說:「是媽媽叫我不要做,要我好好讀書!」那是因為他們愛你,捨不得你受苦,所以扛下所有的責任。另外,看見別的同學買這、買那,有人或許會抱怨:「為什麼別的父母可以給他們那麼多,我卻沒有?」父母因為疼愛小孩,所以給予足夠的零用錢,但他們沒有義務這麼做,孩子們應該心存感激,學習有效運用這些錢。我大學時住校,爸媽每月給我伙食、交通等生活費用三千元。大學開始我就有記帳的習慣,拿到零用錢時,會先扣掉所需的費用及欲留下來的存款,剩下來的就能自由運用。也因此,發零用錢時,我總是告訴媽媽錢還夠用。面對一個成熟懂事的小孩,哪一個父母不會覺得窩心,哪一位父母還捨得唸你,讓你覺得抓狂呢!
其次,了解與接納父母並非是完美的人,以不偏激的眼光看待及面對他們。曾經有位媽媽分享她的故事,兒子從高中時期就斷斷續續離家出走,需要錢時才會回來,原因是為了報復父親不顧家的行為。兒子說:「既然爸爸常常不在家,為何我必須照顧家裡?」媽媽是位虔誠的基督徒,透過禱告與努力,才挽回蹺家的兒子及丈夫。但是,過不了多久爸爸又故態復萌,醉醺醺的回家對著兒子大罵,但兒子卻對媽媽說:「我想抱住爸爸,對他說:『我愛您』!」當下,媽媽知道兒子長大了,也學會了包容,他知道爸爸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當你包容了父母的缺失的同時,你也導正了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你怎麼可能還會抓狂呢!
另外,學習孝敬父母也是與他們相處的重點之一。孝敬父母非特定節日或以父母的表現來決定,必須隨時隨地,在每一個當下表達感激。從前,我與家人之間沒有互相擁抱,或手勾手等親密舉動,上大學後,我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所以,我主動幫爸爸搥背,牽媽媽的手逛街,每週說一件開心或有趣的事與家人分享。起初,他們因不習慣而躲開,久而久之就接受了。有一年爸爸生日,我安排家中每個人獻上對爸爸的感謝文及紅唇貼紙,這是我的突破,也是一家人的突破。當天,雖然沒有太多感性時刻,但一家人的氣氛非常好!
別遲疑,趁父母健在要及時對他們說出感謝的話。用行動,無時無刻表達出對父母的愛及感謝、尊重與包容,那麼與父母相處,就不再有令你抓狂的事發生。(張家綺整理)
NO.75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96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