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3-03-10

社論:有效分配資源創造最大效益

在台灣,私立大學的資源遠不如國立大學,加上國家教育政策的偏差,導致現在大學充斥,求量而不求精,也使得教育資源更加分散,私立大學的經營面臨空前的挑戰。雖然,這些年來淡江大學的努力早已得到國內外的肯定,生存問題比較不是我們當下的思考重點。然而,辦校當然不是以生存下來為目的,而是要積極地創造更高、更好的教育成效,進而使淡江大學成為世界級的一流高等學府。

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很早以前就提出重點系所的概念,希望能在有限資源下,提撥部份特別經費,以挹注特別的系所,使之成為強而有力的團隊,並成為淡江大學的特色,形成「馬太效應」,帶動淡江整體的發展與永續經營。因此,每年都有二個系所得到連續四年重點系所發展的獎助。實施多年以後,為了因應時代潮流的變化和實際運作的權變,校長在近日的相關會議上特別指示:重新思考如何將重點系所補助辦法朝著策略重點補助的方向進行修訂。期望能將有限的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加速「馬太效應」的成型。對於校長的指示我們深表贊成,並提出以下的兩點理由:

第一、以系所為補助對象是採用單位為目標的基本思考方向,但是在強調科際整合的今日,系所的界限已逐漸淡化了,代之而起的是跨系研究團隊的成形,唯有打破以前壁壘分明的科系界線,才能活絡學術研究,提出新而有意義的研究成果。若是重點系所的概念還停留在以系所行政運作為基本的方式,不僅難以達成目標,也有可能會讓單一系所為了爭取資源、消化資源而勉強行事,成為甜蜜的負擔。甚至在本位主義的私心下,讓資源無法發揮最大的邊際效益。

第二、按照學校目前的重點系所設置辦法,要爭取成為重點系所的科系,除了平日努力經營之外,博士班、碩士班、大學部體制的完整是必然不可少的重要條件,而本校擁有如此條件的科系也非常有限,因此就形成了一些系所輪流成為重點系所的現象,缺乏實質的競爭環境,也使得學校大部份的系所都無法感受到馬太效應的成果。若是能鼓勵各系所的交流,形成跨領域的學術團隊,提出能成為淡江特色的研究方向,將會有一連串系所之間的整合、鼓勵與競爭,進而達成活化系所的目標。

鼓勵、補助只是手段的一種,其目的是要達成原始的目標,隨時修正、改進,才不會形成僵化的體制,這也是教育品質的有效管制。私立大學的資源雖然較國立大學少,但是我們的可貴也就在實事求是,應變能力強,所以為了達成馬太效應以創造淡江最大的榮耀,我們的每一份資源都需要細細探求,才能在強力競爭的高等教育環境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家嚮往的學園。

NO.52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1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