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題目:從「Game Theory」來看社會問題
主講人:通核組專任副教授陳杏枝
演講時間:3月3日中午十二時二十分
演講地點:V101室
主辦單位:員工福利委員會
【記者林芳鈴整理\李欣柔攝影】「Game Theory」是社會交換論的一種,由經濟學的觀點發展而來,指人與人相處能夠獲得多少的好處。這個研究假設:「人們在社會交換的關係中,會尋求極大化他們的報酬(re-wards),而儘量減少花費(costs)。」以男女朋友的關係舉例,女生要求男朋友每天至少要打個一、兩通電話、每個星期要看電影、生日的時候還要送上禮物,對男生來說都是costs,而男生想要的rewards也許只是女生的一個微笑。如果女生長期沒給男生好臉色看,男生得不到合理的rewards,就會想終止這樣的交換關係。
Game Theory中著名的一個研究稱為「囚犯的困境」(The Prisoner's Dilemma),說明人與人之間合作或競爭的關係。若兩名囚犯共同犯了一項罪,警方因沒有確切證據可以偵辦他們,便發展出一個辦案模式,如果兩個人都堅決否認犯罪,兩個人都判處一年徒刑;如果其中一人坦承犯行、而另一人堅決否認,承認者僅判三個月、否認者要判十年徒刑;若兩人同時承認,則分別處以八年的刑期。
這項研究發現,囚犯會分析各種情況來作出決定,包括衡量對方是否會出賣自己?兩人之間的關係如何?結果顯示,囚犯在不知道對方會作何決定的情形下,通常兩者都會選擇認罪以求自保;除非是對共犯有極度的信任感,才會堅決否認。除此之外,犯罪成員的多寡亦會影響囚犯承認的意願,高雄市議長選舉賄選案爆發之初,無人承認接受賄選,但其中一人在接受偵訊時坦承自己收賄後,許多議員便趕緊跳出來自首。對他們而言,主動承認收賄也許可以獲得減刑或緩起訴的處分,若堅決否認卻被查出收賄證據,有可能被加重處分,反而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
「囚犯的困境」反應到整個社會上,就容易產生社會問題。早期英國在工業革命時期,生產大量的羊毛產品,很多人為了爭取這項商機,紛紛投入養殖綿羊的產業,綿羊愈養愈多,供綿羊所需的公有草地卻相當有限。假如每個牧羊人都允許羊群自由地吃草,牧草地在不久之後就會消失殆盡;採取限制吃草的作法,羊群雖無法長得肥美,但牧草地可以繼續生長;若牧羊人能讓自己的羊群自由吃草,其他人的羊群限制吃草,他則可以擁有肥羊並且保有豐盛的牧草地。
由於每個牧羊人必須「極大化其利益」,並不會考慮到社會的成本及資源的有限;因此不管別人的行為怎樣,均會採取「自利」的策略,無論如何自己決不能吃虧,別人是否遭到損失則無關緊要。最後,每個牧羊人依舊放任羊群自由吃草,牧草地逐漸枯竭,造成了「公地放牧悲劇」。
困境的產生起源自人們面對「不確定性」的情境,不確定性的產生源於「他人可能做的行為」及「自己目標的適當性」。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在社會上重複上演,除了存在的社會規範或法律的確實執行,可以幫助減輕問題之外,個人也應考量短期、長期利益的平衡點,並考慮到別人的需要;同時要處理自己的不安全感,面臨困境時作出最合宜的選擇,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社會交換關係中最大的re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