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10-01-04

外卡效應在淡江-未來所化育前瞻全球競局的人才

文�陳頤華、張友柔、張莘慈

未來學研究所之設立,係本校創辦人張建邦於民國60年為台灣首先引進「未來學」之理論,並發行台灣第一本未來學中文雜誌,奠定本校在未來學研究之地位,為國內主要的未來學研究重鎮。除了首開先例設未來學為本校必修核心課程、於民國85年設立未來學研究學程,更廣邀教育與社會菁英參與未來學講座與研討會,在本校超過三分之一世紀的未來學專業知識推廣與教學成果下,於91學年度,「以跨人文社會科學背景,引進未來學新專業,研究開發新議題,以面對不確定的全球社會變遷的未來」成立未來所,由教學推廣提升至研究機構,加速擴展與全球主要未來學研究機構的連結。本校不僅為引進未來學在台灣發光的首席學校,更成為全球未來學教學與研究重要機構之一。

「未來化」是本校三化理念之一,未來學的精神始終貫穿在本校的教育理念上,民國88年,本校更獲得「世界未來研究聯盟」(World Futures Studies Federation)評選為年度「最佳未來研究機構」。在全球未來學領域中,本校與美國世界未來學會(WFS)、世界未來研究聯盟(WFSF)及未來基金會(FFF)等主要未來研究機構建立密切的聯繫關係,因此長期累積未來學的豐富資源。基於「未來化」的推展,未來所在教育目標與學校教育理念相符合,在教學上透過完整的課程規劃及實習活動,期許學生學以致用,研究上透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科際整合,更希望在全球未來學學術網絡建構上,提升未來學研究水準,確立未來所在全球未來學相關領域的學術地位。

培育人才推動本校落實未來化

「未來所除了是教學研究機構外,更承擔本校未來化之推動與落實,實現未來遠景之過程,未來所可說是責無旁貸。」未來所所長陳瑞貴說明,「未來化」始終是本校教育理念之一,亦是未來所之前身。本校於民國97年成立「未來化委員會」,體現「未來導向」為教育理念之基石,在卓越計畫及未來化教育之實施,未來所兼具重要使命。陳瑞貴表示,「未來」即隱藏發展趨勢,現今的每一步都將影響未來,而未來所正是孕育分析及規劃能力之人才。基於張創辦人之遠見,本校未來化將帶領淡江創造競爭優勢,未來更期盼藉由教育研究之播種,協助本校推動未來化。

課程以未來化為核心理念

未來所的課程規劃以培養及促進學生對未來變遷與科際整合的知識能力、未來導向思考與社會科學研究能力,以及未來分析及規劃能力的教育目標為依歸,所有課程設計均著重突破單一學科,強調跨領域的未來導向,透過實習,使學生了解理論知識與實踐整合的重要性,輔以核心領域課程,提升學生因應未來職場及繼續深造的競爭力。課程不只具有知識的邏輯結構性,也提供學生把基礎課程的訓練運用於核心領域課程的學習,課程規劃同時符合學校三化的教育理念:國際化表現於與全球主要未來學研究機構的網絡建構;視訊教學、網路教學為資訊化的表現;未來化更是未來所課程核心理念。

師資專業跨學科跨領域

為因應跨學科、跨領域的課程規劃理念,未來所的師資專業領域涵蓋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政治學及哲學,除了本身的專業背景外,對未來學領域均有相當程度之研究。8位專任教師皆有博士的資格,更聘請1位澳洲籍未來學者Dr. Sohail Inayatullah為訪問研究員,在未來所開設專業課程。未來所教師更多次出席全球主要未來學術研究機構所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參與未來學相關專書和論文的撰寫,或是未來學重要專書的譯著,對未來學的教學與研究經驗豐富。該所教師致力於學術研究,積極申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以及期刊和專書論文的發表,三年來計有學術論文期刊39篇、專書1本,獲國科會補助研究案5件,發表之國際期刊論文中,有1篇收錄於SSCI。

張創辦人資助學生出國探索未來

未來所積極與國際主要未來學學術研究機構接軌,加入美國世界未來學會(WFS)、世界未來研究聯盟(WFSF),以及未來基金會(FFF)等未來學研究組織成為機構會員,定期參與及協辦該等學會機構所舉辦之國際性會議。未來所教師不僅積極在該等會議中發表論文、主持工作坊,以及率領學生參與會議,其中,為符合未來學中「跨學科、跨領域」之研究性質,每年張創辦人資助經過選拔後的學生,代表出席「世界未來學年會」,來自各系的學生,都能在未來所專業教師之帶領下,出國探索未來,增添國際化羽翼。曾參與2009美國世界未來學年會WFS的公行四陳慕璇說,藉由此次機會,發現西方人對東方的觀點,和我們由台灣角度為出發點是截然不同,也體悟到國際視野的重要性。我們雖然不知道未來走向,卻能預測它的方向、或是將帶來的影響,因此透過未來學年會,探討環境、科技經濟等問題,有助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未來,「一趟國際交流的年會,能夠開拓你對世界的想像。」

除了積極參與國際會議,該所經常舉辦國際研討會,舉凡全球未來學的知名學者及國內外學校與機構之學者專家均參與過該所舉辦之相關會議。近三年來,舉辦如「和平願景與草根運動」、「教育未來與未來教育」等國際研討會,讓淡江未來所成為國際人士研討未來學的重點學校,對國內推動未來學及全球未來學學術地位具有深遠的貢獻。

出版國際期刊 躍全球未來學典藏研究書籍龍頭

本校為引進未來學之首,在圖書期刊資源之整合上,更為亞洲首屈一指。除了課程圖書、國內外重要著作等書籍,彙集於覺生紀念圖書館5樓之未來學專區外,未來所更出版了中文期刊《明日世界》及國際期刊《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其中,該國際期刊更邀請澳洲知名未來學者Dr. Sohail Inayatullah擔任訪問研究員,協助編輯期刊,藉此與全球未來學者及研究機構取得更緊密的連結,亦成為全球典藏研究書籍的龍頭。

安排實習 產業合作 強化學生就業力

未來所為培養學生具備多元思考、未來分析、全球視野及實證應用等能力,藉由老師率領學生參與國際研討會及邀請國際專家來訪講座外,更透過「專業實習」課程,至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教學研究機構等單位實習,如98學年即有8位研究生提出在消基會、勞工局、淡水社區大學等單位之實習成果;此外,植基於教學品質之提升,安排NGO組織參訪以實際了解情境規劃案例研究等,提供學生互動實習之機會。今年度更規劃與產業合作,以增加與企業交流之合作。

畢業生表現部分,根據未來所統計,該所成立8年,雖然目前畢業人數不多,但畢業三個月內即可就業,在企業、教育界等各領域之未來規劃部門有相當之表現,顯示未來所對於學生能力養成之貢獻。

未來展望

「別人還沒做之前,我們先做!」陳瑞貴對於未來所之未來展望,抱持樂觀態度,除了希望更多外籍生報考、推動國際期刊《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申請收錄於TSSI,以促進國際化交流外,希冀在未來十年內,成為全球未來學研究之重鎮,除了讓未來所在國際地位提升外,更能激發淡江,乃至國內學生對未來學的重視。

鑒於科技變遷之近程縮短,如全球化、氣候變遷、老人化、少子化等問題之加速,使得「未來決策」之重要性大幅提升,因此,陳瑞貴表示,在未來學研究上,除了透過所上教師發表期刊,建立全球研究電子化網路外,更期盼未來所能培育出專業未來學之人才,在產官學界扮演中要角色,以提升國家未來競爭力,對未來社會做出貢獻。

"附加檔案:"

NO.77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64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0 13:16:15
  • 線上人數: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