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韵蓁專訪】走進數學系教授郭忠勝位於科學館的研究室,約莫5 坪的方室中,窗明几淨,空氣的流動令人心曠神怡,一掃埋首研究室中長年積滿的厚重資料的刻板印象。郭忠勝的資料及書籍有條不紊的陳置著,有其一定的邏輯。一如記者在訪談時, 提出任何問題,郭教授總是耐心笑說「這個問題的邏輯應是...」。
郭忠勝埋首研究近30年,發表近百篇論文,研究成果豐碩,論文見於各大期刊,卻有過埋首一年的博士論文最後付諸東流的鬱悶,但郭忠勝有套人生哲學於腹中,「不要患得患失,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永遠不說放棄!」如同臥於「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深山中的涓涓細流,潛心做著自己的研究卻也孤獨;更像恆河,千年來時空的更迭,樣貌卻不曾變過,恰如郭忠勝不曾減緩對數學的熱愛及其豐沛的思考力總不枯。
從小郭忠勝就嶄露對數學的天賦,小至計算,大至證明推演都難不倒他,也常受老師欽點,上台解答題目,在別人思索枯竭時,他用縝密的思考後沙盤推演解出答案,經年累月的實力累積,造就今日的傑出表現,郭忠勝說:「我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但我很認真。」當別的小孩憨笑著要糖吃、玩耍時,他可以「定心」,全神貫注在數學,專心致志不為外物所影響,日後也在大學聯考中如願以償地考進自己的第一志願-師大數學系。
郭忠勝奉行愛迪生曾說過的「成功是99分的努力加上1分的天才」,多年的耕耘讓郭忠勝名列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公布的「99年度傑出研究獎」獲獎人名單,獲得數學學門傑出研究獎的殊榮,他謙虛地說:「數學早已是自己一生的志業,努力的成果能受到肯定也很開心,未來在研究路上會繼續走下去。」
郭忠勝研究內容涵蓋「奇異性形成( F o r m a t i o n o fsingularities)」、「波動現象(Wave phenomena)」、「自由邊界問題(Free boundary problems)」、「生物數學(Mathematical biology)」。其中奇異性結構是探討偏微分方程解之奇異性分析;波動現象則著重於探討自然界中行進波螺旋波等之存在性及特性;而自由邊界問題是討論解的存在性與漸近性;至於生物數學則是跨學科領域,利用數學理論與方法對生物學界建模進行分析。
初始,郭忠勝潛心於奇異性分析,對特別解有相當興趣,其研究主題也隨著時間與面臨的難題,如一網葉脈逐漸涵蓋到波動現象中的「行進波(Traveling wave)」、「螺旋波(Spiralwave)」等微分方程特別解的延伸。
簡單來說,郭忠勝將數學知識用於其他科學範疇,他舉例以分析技巧去做一些驗證,例如:自由邊界問題就像工匠製作模型時,用化學藥品蝕刻(etching)金屬塊,了解自由邊界問題解的性質,就可以設計金屬的保護層,讓侵蝕後的金屬塊做成自己想要的形狀。生物數學就像某穩定生態環境中,外來種逐漸取代原生物種,生物學家藉由觀察及實驗做出模型;數學家則提供用嚴密的數學方法證明,雖與實際有差距,但其結果與現實的距離,反而提供研究者修正誤差或調整觀察的視野。
郭忠勝談其研究過程時表示「苦澀,卻非人人禁得住!」,如同端上桌的研磨咖啡,香氣肆無忌憚地打擾你的嗅覺,讓你誤會它親切可人,口感馥郁香醇,但輕啜一口,卻非得有鮮奶油或肉桂粉來提味,讓它更為溫潤。郭忠勝的鮮奶油就是「興趣」及「正回饋」。在研究的漫漫長路上,興趣讓他遇到瓶頸時能夠鍥而不捨並保持好奇心;研究論文受到肯定是對他最佳正回饋。談到面對困難無計可施時,他會到網球場上跟球友廝殺一番,讓自己的思緒更清朗。對他來說,「人生是很長遠的道路,休息十分重要,過於汲汲營營反而會得不償失。」
郭忠勝對於一般大眾對數學陌生,而有「讀數學的都是怪胎」、「花時間學習數學很奇怪」等想法,他並不詫異。他說明,「數學賺不了大錢卻又相當困難,但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的推演證明無形中可以強化學生的邏輯分析推理能力,這對以後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是相當有幫助的。」他也提醒,對事物保持積極態度很好,但人的時間及精力有限,許多努力是否有結果是機運,他堅持,更重要的是「抱持著不侷限於眼前成就的不懈精神,朝著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努力,並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