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2-12-09

社論:對發展「教學支援平台」的看法

為充分運用本校的寬頻網路,資訊中心已於十一月二十九日,提出「教學支援平台」的構想,計畫在九十三學年度前,將全校四千餘個科目均完成上網,這將是本校追求卓越的教學改革中的創舉。可以預見,它必然成為本學期中全校師生關心與討論的熱門話題。創辦人張建邦博士與校長張紘炬博士對此案非常重視,業已指示成立兩個小組負責規劃與推動,因此,我們期待小組委員們均能為此一革命性的大業,竭盡心智,貢獻所學,期能盡善盡美,克底于成。職是之故,我們也願藉此提出一些認知與構想,以供決策者的參考。

第一、顧名思義,「教學支援平台」不等同於「教學」,所以它不會取代教室中的教學活動;而且它也不等同於本校積極發展中的「遠距教學」。至少到目前為止,網路上的教學支援設計,雖然可以涵蓋「非同步教學」,但並不能取代「同步教學」。說得更明白一點,它只是「電腦輔助教學」(CAI)的一環。

第二、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重視兩個層面: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需求是有重疊而又不盡相同的,在學生即將與教師產生互動之前,急需了解的是教師的基本教學背景資料,諸如:教師的學經歷、教學與研究專長、課程大綱、使用教材、教學方法、考評方式……等,或者再加上「師生互動的機制」的版面,就顯得更為生動了。對教師而言,他當然急於知道的是學生選課人數與名冊,若能進一步可以了解選課學生的基本資料,將更有助於教材的設計與安排。所以這個平台上第一步應該考慮把這些需求設計在內。

第三、「教學支援平台」將有別於「行政支援教學」,所謂「行政支援教學」是學校行政單位為支援教學而推動的行政措施,諸如:電腦(網路)選課、電腦排課、網路報名、網路繳費、網路申請成績單、網路通知考試小表……等是教務處的業務,而網路評鑑(量)則是教育發展中心的業務,至於學生在網路中申請各種活動表格或資料則是學務處的業務,其餘類推。正因為「教學支援平台」不是萬能,所以我們也不應該期望它成為「萬花筒」。

最後,我們必須呼籲的是「教學支援平台」推展的成功,將決定於幾項基礎的建構:一、平台上所有的資料都必須「數位化」(包括教材),在推展初期這是一項龐大且艱鉅的工作,由哪些人才參與?二、本校現有專任教師約七百餘人,教學科目約有四千餘門,九十三學年度建置完成後,由那個單位負責規劃、管理、維修及訓練?未雨綢繆,是成功者的要訣,必須慎重思考。

NO.521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3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1536